湖北武汉枝江这位村书记的“账本”公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
《经济日报》以
《心里有账增收忙》为题
报道了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
党支部书记甘真龙
书写的乡村振兴“账本”
图片附件
来和小布一起看看
甘真龙的“账本”内容吧
↓↓↓
眼下,来到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房前屋后村容整洁,连片翠绿的麦田延伸向远方,村旁汉宜铁路上的动车飞驰而过……一年的忙碌换来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和鼓起的钱袋。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
*月*日上午,刚迈进村委会大门就接到镇里电话,让我下午去镇里一趟,商量****年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宜。这两年,村里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挂断电话,我开始梳理往年工作,思考今年工作重点。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水稻种植
***户****多口人的董家湾村位于江汉平原西缘,南临长江。****年元旦刚过,我就和村委班子算起了****年村子的经济账: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委会对每户种植需求进行统筹后,通过自主换地、经营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将原本分散的***个地块***.*亩耕地,整合成*整块集中连片的“流转区”统一种植管理,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等两季粮食作物,一亩地一年增收近千元。
图片附件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大棚草莓
收益看得见,心里干劲足。于是,****年春节刚过,村里****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就风风火火动工了。“小田并大田”后,我们探索实施了“***”土地流转“租金+分红”经营模式,即村集体以***元/亩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由合作社负责经营,收益由村民、村集体、合作社按*∶*∶*比例分红。土地流转后,水稻种植面积有***亩。
图片附件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虾稻共生”
望着日渐平整的土地,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守住种粮耕地红线的同时,让村民尝到更多的甜头。“稻虾共生”“稻蛭共生”“农产品初加工”……这都是我在外出考察学习中找到的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模式。但我深知产业兴旺,不仅要有产品,还要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年*月,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正式注册农副产品商标“淡家牌坊”,并投入运营。在与枝江市董家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枝江市楚之乡粮油厂、枝江市清明湖蛋业达成合作协议后,开始抱团取暖,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稻谷变大米、鸭蛋变咸蛋或皮蛋,最后统一用“淡家牌坊”的商标进行包装销售。
在****年的最后一次村委班子会议上,我和大家又算了一笔账,原来每斤*元的稻谷加工后能卖到每斤*元,鸭蛋加工后也从每斤*元卖到每个*元,小龙虾和水蛭更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长**%。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黄豆种植
村里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年春节后,“**后”季林阳就与两个小伙伴留在家乡创业,专心养肉鸭。
年轻人说干就干。****年,他们在老房子旁边扩建起*亩肉鸭养殖场。为了给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底气,我找到老党员养鸭户淡汉伟对季林阳等*人进行技术指导,让他们很快摸清了养殖门道。眼下,正是肉鸭上市时节,*个年轻人算了账,回乡创业的大半年收入可观,而且离家近,工作也更轻松自由。
图片附件
董家湾村红薯种植
对董家湾村的发展前景,我和村民们都充满信心。在麦田间、鸭群旁,我找到了自己****年的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在水稻种植基地边建设一个生态种植养殖结合的鸭鹅养殖基地,翻修三组的老旧沟渠,继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丨经济日报
一审丨闫双双 二审丨赵程程 三审丨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