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丨技术创新 南京按下低空气象赋能“加速键”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赛道。低空经济的崛起,意味着无人机物流的“智”变,空中游览的“新”趣,应急救援的“速”达。而低空经济的“展翅高飞”,离不开气象的“保驾护航”。南京市气象局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着力提升气象支撑和服务保障低空经济发展能力,护航低空经济“高飞”。  组织观测试验,储备低空气象服务数据  ****年**月*日**时,在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西江基地,一架无人机正缓缓起飞,地面工作平台显示屏中的风力、湿度、温度等数据则相应跟随跳动与更新。  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无人机跨江飞行气象观测,以浦口试验区为起点、江心洲为终点,飞行区域覆盖老山、长江、夹江等,收集*—*千米梯度气象数据,为南京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低空气象综合观测布局以及飞行气象观测仪器制造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建立低空适飞气象条件业务规范、研发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低空交通运行航路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  整合气象资源,夯实低空气象业务基础  南京有着丰富的气象研究资源,除了无人机试验,还有一座***多米高的梯度风铁塔和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基准气候站,这也是我国第一家探空站,可直接观测低空气象情况。南京市气象局还拥有全国领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天逐小时无缝隙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能力;拥有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雨滴谱等丰富的气象设备,可实现水平分辨率城区*公里、郊区*.*公里的精准预报。以设施为基础,辅以加密探测,可为低空气象保障提供较好的观测基础。  ****年*月,《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发布,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低空分层次气象观测站点,逐步建立城市微气象观测预报体系。南京市气象局整合内外资源,梳理出可用于低空气象观测的自动站***个、雷达探测设备**部、数据*大类上万条,整合为“高精度、多要素、立体化、分钟级、全覆盖”南京低空气象数字底座。  研发服务平台,托举低空飞行气象保障  ****年**月*日,南京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南京低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被接入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气象保障。该平台具备强大的预报预警功能,能够满足不同飞行场景的需求,提供从*周内的逐日到分钟级的精确预报,水平分辨率可达*.*千米至***米,垂直分辨率则能达到*千米至**米。此外,还可开展不同航线飞行活动气象环境评估,实现精准放飞、安全调度。该平台自接入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以来,为日均****余架次的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以该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基于数字孪生的特大城市立体交通气象保障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获评城市气象科技联盟“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和特别优秀奖,获江苏省“数据要素×”大赛气象赛道一等奖,入围“数据要素×”全国总决赛气象服务赛道十强并获得最具发展潜力奖,获评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联合科技攻关,为低空气象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投入使用,南京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基地也正式成立,将在建立低空适飞气象条件业务规范、研发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推进成果业务应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坚持协同发展,才能合作共赢。南京市气象局围绕低空气象保障关键技术难点,发挥气象数据、科技两方面的行业优势,联合海事、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开展科学实验、数据共享、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以低空气象服务工作为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锻炼了一批科技业务人才,强化了南京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创新发展根基。  未来已来。南京市气象局将因地制宜,创造独特创新“打法”,以多方合作为依托、基地建设为载体、观测试验为基础、平台完善为抓手,通过低空气象监测网络,归集多源观测信息,通过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研发推出水平间距百米级、低空垂直间距十米级、时间间隔分钟级的精细化气象实况分析系统和预报产品,为低空经济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产品。(作者:开丽?责任编辑:张林)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