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花山区:锚定目标笃行实干 夯基蓄能向新而行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市委全会、市两会、区委全会和区两会召开后,花山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年工作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花山新篇章。
马鞍山软件园:
点燃数字引擎赋能经济发展
持续推进双招双引。马鞍山软件园坚定招商信心,增强招商力量,加大招商力度,定期主动赴长三角等地考察拜访头部企业。坚持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同步抓,积极跟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链配套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强化与高校院所对接,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优质项目及入驻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推动人才要素和项目资源强强联合。邀请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士开展培训讲座,提升人员实战技能和专业水平。
持续强化项目建设。马鞍山软件园聚焦规划提升,稳扎稳打推进新基建项目提升改造,统筹算力数据资源,加快推进算力中心、智算中心、“E联矩阵”等高水平算力平台建设。强化“七未”项目攻坚,千方百计破解各项要素制约,全力推进柏睿数据、小嘚出行、马鞍山低空政务航空平台、能源微网等重点项目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力争建立以九章云极、柏睿数据等行业头部企业为引领的产业生态圈,实现算力、算法、数据等企业要素集聚。
持续优化服务保障。马鞍山软件园围绕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主导产业,持续擦亮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省软件名园等园区产业和服务品牌,推动园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节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强化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的软硬件建设,聚力打造有特色、有竞争力、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濮塘镇: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聚焦产业项目,开启和美乡村“加速度”。濮塘镇继续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镇头等大事,推进濮塘村建设顺利收官,加快双板村建设步伐,启动凤山村、黄里村重点村民组改造。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和美乡村建设重中之重,进一步集聚濮塘村茶叶品牌效应;推动双板村粮油、凤山村乡旅、黄里村竹文化等产业实现破题。持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濮塘村民宿和多功能馆室投入运营;双板村蔓棠农业公园、云起餐厅开门营业,芦庄民宿集群、国学研究基地等项目落地生效。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再增长*%以上。
聚焦多元发展,竞争文旅融合“新赛道”。濮塘镇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培育旅游亮点,围绕“茶文化、农耕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以“茶叶+研学+民宿”为重点内容,推动“一镇一品”向“一镇一特”发展。继续做好乡村旅游文章,持续举办乡村集市、音乐节、露营帐篷节、农事民俗文化体验和体育运动项目等各类主题活动,加快文化活动“流量变现”。推行“公司+”模式,通过“+民宿”“+研学”“+露营”等形式,不断扩大文旅产业规模。
聚焦生态建设,绘好绿色环保“新画卷”。濮塘镇开展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景观。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强化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全覆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常态长效保洁机制。巩固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花山区教育局:
筑牢根基谋未来
推进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花山区教育局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协调运行机制,提升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
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质量。花山区教育局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着力增加公办、普惠性资源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公办园教师队伍结构,根据核定编制补齐教师。鼓励民办园上等级、创示范、树品牌,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花山区教育局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推动生均运动场馆面积等指标逐步回升。在全域范围内优化学校办学布局,统筹调配教师岗位,实现师资优质均衡。坚持“一校一策”,通过实施“借址办学”、科学制定热点学校学位供给保障方案等,化解“大校额”问题。
推进“五大行动”实验区及课程实施示范区建设。花山区教育局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红色基因工程。实施五育并举,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深化教学方式变革,探索多样化教学评价,切实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校园安全水平。花山区教育局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强化心理疏导。做好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摸排,通过举办座谈、沙龙、文体活动等帮助教师纾解压力。加大校园“三防”建设和校园周边治理力度,巩固内外双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