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网络中国节·春节】豆腐香里年味浓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前言】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鹿寨县鹿寨镇各村屯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在鹿寨镇大良村,村民保留着每年春节前集中做豆腐的习俗。豆腐,是大良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满足了味蕾的享受;豆腐,又谐音“都富”,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生活富足、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村民聚在一起做豆腐*月**日一大早,鹿寨镇大良村山柏屯的一处院子就格外热闹,爽朗的笑声阵阵传出,袅袅炊烟从院子里升起,浓郁的豆香往外飘。循声寻味前行,笔者刚到门口就看到院子里架着几口大锅,地上还放了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桶,二十多位村民在院子里忙碌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有的磨豆浆,有的烧火,有的刷锅……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欢乐的新年交响曲。▲等待磨浆的黄豆▲磨豆“我每年都是第一名哦,第一个来做豆腐。”活泼开朗的陆阿婆热情地告诉笔者,“我今年**岁,小时候就参加过‘过年’做豆腐习俗的活动。那时候做豆腐很辛苦哦,石磨很重,磨得手起泡,还要用布袋装豆浆,不停地用手出力挤压布袋滤出浆才能煮浆。”豆腐年年做,日子天天过,如今陆阿婆已做了奶奶,家中的儿孙也都有“豆腐情节”。▲煮浆▲冲浆“我儿子昨晚惦记着喊我多做点豆腐,我*岁的孙女平常特别喜欢吃煎豆腐,还交待我今早一定要扯她耳朵叫醒她一起来帮做豆腐。”陆阿婆郑重其事地说,过年家里聚餐的人多,她要多做点豆腐,这次泡了**斤黄豆。▲给豆腐格铺纱巾▲往豆腐格里装豆腐花▲用水桶装水压豆腐格,以缩短豆腐成品的时间韦阿姨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年轻时,韦阿姨就与丈夫一起从事豆类加工的生意,家里做豆腐的装备齐全。她告诉笔者,每年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左右家里最热闹,村民早早就到她家做豆腐,为此她每年都提前把院子打扫干净,把做豆腐的设备做足准备。“做豆腐其实也不难:泡豆子、磨豆子、煮豆浆、冲豆浆,压豆腐,一套步骤下来,揭开纱布,洁白鲜嫩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韦阿姨热情地向笔者介绍做豆腐的工序和注意事项。▲豆腐成品*▲豆腐成品*“来,大家来吃豆腐花。”陆阿婆热情吆喝着,盛了几碗豆腐花给大伙吃。她的小孙女早就等不及了,一上桌就吃了一大口,但因豆腐花太烫,她立即又吐了出来,还边嚷边吐舌头哈气,贪吃的模样让旁边的村民们都忍俊不禁。▲鲜嫩美味的豆腐花▲陆阿婆的孙女在吃豆腐花提起豆腐,在场的老一辈都感慨万千。他们告诉笔者,过去生活条件艰苦,豆腐是过年时才有的美味,吃上豆腐就意味着过年了。对他们而言,豆腐不仅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年味,承载着美好的回忆。如今虽然物资日趋丰富,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但大良村民依然保留着做豆腐的习俗,豆腐依然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虽说现在市场上能买到豆腐,但我们还是坚持亲手做,就为了让家里有年味,也想让孩子们记住家乡的味道。”陆阿婆说。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大伙仍然没有离开,忙完自家的活又给别家帮忙,相互拉家常,分享这一年来的生活感悟,共同憧憬来年的幸福生活。“我一点都没察觉饿,跟大家一起做豆腐,谈笑可开心了,可以一整天不吃饭,呵呵。”陆阿婆边说边笑,眼疾手快的她看到一个刚用完的锅又赶去帮忙刷干净备用。▲村民在刷锅洗盆豆腐就这样赋予平淡的烟火人间,且余味悠长,豆腐香味伴随着大良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馨、欢快的春节,成为当地人的温暖记忆。此时,院子里依然熙熙攘攘,欢笑声阵阵,缕缕炊烟陆续升腾,掺杂着浓浓的豆香和各种柴草燃烧的香味,缭绕在村庄上空,汇聚成一个温暖祥和的乡村年边风景!“年”,越来越近了……(廖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