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牢记嘱托 创新奋进丨携手全球 共享发展成果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天气无国界,但温暖有方向。****年**月**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上,中方主办“加强早期预警,共筑气候适应的未来”高级别会议,释放出新的合作信号——《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全球气象合作,助力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挑战。近年来,中国气象局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服务作用,依托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中心,从南亚东南亚到非洲大地,从南太平洋岛国到中亚腹地,中国气象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合作故事精彩纷呈。织密早期预警网络 共享中国技术方案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共同挑战。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共建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共享防灾减灾中国方案——与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气象局、所罗门群岛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助力老挝气象预警现代化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为毛里塔尼亚、科摩罗等国家早期预警、气象科技能力建设等提供支持。****年**月,《世界气象组织、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合作论坛成果清单。****年*月*日,“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随后,中国气象局代表团访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及非洲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中非气象早期预警合作走深走实。此外,中国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质量服务,共享多样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面向国际用户研发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风云地球”国际版于****年**月正式发布。科摩罗、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首次实现利用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森林火灾。风云四号B星监测蒙古国沙尘天气。利用快速扫描技术,风云气象卫星聚焦受影响地区,提供关键数据。**个国家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注册用户。自****年底以来,中国气象局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响应国际应急服务请求***余次。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在WMO执行理事会亮相,《早预警 早行动》视频在联合国、WMO等官方平台播放,中国早期预警案例在WMO官网和中国气象局英文网、海外社交媒体呈现,递进式气象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走向世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表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典范,为实现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大力支持。协作应对灾害风险 共赢提升预警能力****年*月,在应对超强台风“摩羯”风雨影响过程中,中国和越南共享气象信息,支持防汛救灾。****年,中国气象局与巴基斯坦气象局联合开展技术会商,为应对巴基斯坦洪灾共同制定精准预报和防灾对策。****年,中国专家远赴所罗门群岛,成功为第**届太平洋运动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助力赛事顺利举行。……中国气象局不断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气象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中国气象局与巴基斯坦气象局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大气互通,我国开展温室气体观测和数据共享,为走好绿色低碳之路作出重要贡献。凭借**年稳定、连续的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瓦里关曲线”让人们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天气雷达与探空系统等落地泰国、马来西亚、老挝、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填补观测资料空白,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在WMO天气、气候、水文、海洋及相关环境服务与应用委员会上 ,WMO观测、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委员会推出《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和云端早期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将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卓越中心建设纳入计划。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心联通”,品牌活动搭建友谊之桥——“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等主场品牌活动成果颇丰;依托中阿、中国—东盟、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以及东北亚气象科技研讨会等不断强化国际协作。与中东、南太平洋和东非国家双边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与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国家气象局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签署气象科技合作备忘录,与所罗门群岛气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并成为太平洋气象理事会观察员,与埃塞俄比亚、南非等非洲国家气象局签署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区域重点国家深化合作,搭建互利共赢的早期预警网络。促进交流与互鉴 共筑全球气象合作力量****年**月,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新技术和产品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气象领域应用展开研讨,展现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履职能力。****年**月**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新技术和产品国际研讨会会议现场。王天巍 摄影****年,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框架下合作设立“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项目。他们来到中国,在中国气象局开展交流合作——来自塞舌尔的米歇尔·莫雷尔参与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业务;来自坦桑尼亚的查尔斯·拉凯拉分析中国发展风能、太阳能的气候条件;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古迪纳·贝克勒为改进数值预报提出建议……“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来自塞舌尔的米歇尔?莫雷尔参与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业务。孟庆涛 摄影****年,面向巴基斯坦全国技术管理层的早期预警支持系统应用培训班将预警系统与预警技术相结合,更好地将早期预警系统落地巴基斯坦。自****年以来,WMO北京和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培训发展中国家专家和官员**万余人次。克罗地亚国家水文气象局托米斯拉瓦·霍伊萨克表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尤其是气象科技的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基于新技术改进的预报技术和产品也非常出色。”摩洛哥气象总局哈穆迪·瓦希布表示:“我从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了解了许多新技术,在使用卫星图像分析中非常有用。”中国将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向有关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气象观测设备和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并在早期预警、风险评估、气候变化等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短期培训、相关专业奖学金、长期访问学者资助,促进跨国经验交流与技术创新,助力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和防范灾害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气象专家走向世界、了解世界,成为技术标准和规范制订的参与者、全球气象能力建设的贡献者。中国气象专家拿起麦克风,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三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等中国倡议,转化为合作共赢的国际共同行动。在与WMO等多边合作框架下,中国承担着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地面基准站网牵头中心、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区域气候中心、全球综合观测系统区域中心、区域培训中心等**个全球和区域业务中心的职责,成为世界气象业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台风委员会的七个创始会员之一,中国为亚太地区防灾减灾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气象局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内牵头部门,深度参与 IPCC评估进程和机制建设,为科学、客观形成评估产品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成果展示活动,与WM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开展“未来气象台”活动。“中国气象局致力于在全球分享气象知识和专业技能,值得称赞。”WMO主席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说。(作者:徐嫩羽?责任编辑:张林)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