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桐乡老师,2次援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点击查看图片向守国在给学生们上课。今年*月,桐乡市乌镇中学教师向守国的第二个援期即将结束。*年,从**岁到**岁,****多公里,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向守国成为了浙江援派西藏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老师。****年*月**日这天,**岁的向守国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团的**名成员之一,在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随团入藏,来到受援学校——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开启了他的教育援藏工作。****年*月,即将援藏*年期满的向守国,提前向组织申请续援获批。同年*月,他加入浙江省第三批教育组团,再次回到了拉那一高的三尺讲台上。刚去时,向守国担任高一两个班的历史学科教学,他问学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许多学生都答不上来。“已经预想到学生的学情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真正接触下来,比预想的底子还要薄弱一些。”于是,向守国选择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不用题海战术,但求将每道题蕴含的知识点都讲深、讲透,课后作业也根据学生情况做了“独家定制”。考虑到学生课堂上记笔记速度慢和不规范,影响学习进度,每节课后,他都会把知识精心梳理形成学习资料,印发给每一名学生,还主动利用碎片时间进教室辅导。有耐心、教法灵活、语言幽默、旁征博引,学生们都喜欢他和他的课。讲台之下,向守国爱好文学,创作了许多诗歌,也出版过散文小说集。于是,他开办诗歌讲座,讲江南朦胧诗意,也讲格萨尔王英雄史诗,在学生心中埋下了浪漫主义的种子。“现在,老师们还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有位老师来自嘉兴,还是党员,他就讲‘红船精神’,我来自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我就讲智慧小镇,还有八八战略、枫桥经验、山海协作等等,让学生去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以及浙江的亮点工作。”这样的讲座像是一副望远镜,借着援藏老师们的视野,高原上的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向守国还积极在“教师圈”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不仅将乌镇中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带到了拉那一高,推动本土教师的教学手段由纸质备课向无纸化备课升级,提高课堂效率,还与本校青年教师李明星师徒结对,帮助他提升教学水平,在市、区级教学大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来藏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的意义真的太重大了。尽管我们学校的生源不是最顶尖的,但经过学生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在****年高考中创造了上线率***%,本科率**.**%,重本率**.**%的历史最好成绩。”向守国表示,看到学生们“展翅高飞”,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向守国还肩负起整个援藏团队的宣传、材料撰写和报送工作。同时,向守国还在为“阳光助学”、民族团结等工作,奉献自己的智慧。不仅助力脱贫攻坚捐款申扎县贫困牧民,申请援藏资金成功改造拉那一高**个教室*G内存一体机,还牵线援派学校乌镇中学和拉那一高,筹集爱心资金*****多元,助力**名那曲学子点亮“微心愿”,完成高中学业。向守国始终对学生们说:“中华民族是个共同体,**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理应相互扶持与帮助。大家庭团结了,国家才能更强盛。”来到西藏,向守国体会过离家的孤独,经历过背生毒疮、口腔溃疡、缺氧摔跤导致眉骨碎裂缝合**针等病痛,高反、干燥寒冷、水土不服,更是家常便饭。但随着岁月的沉淀和积累,留下的都是最美好的回忆。若用他的诗句来表述,便是“往事完成了必要的筛选,上岸时,已经变成洁白的贝壳”。值得一提的是,向守国的女儿向姝仪也加入了这场援藏接力,成了“援二代”。向姝仪不仅在****年医科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国家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还在****年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参加了留职考试,正式入职西藏自治区卫生系统,继续将青春奉献在祖国边疆。向守国回忆,女儿曾说“老爸是我的榜样”。在她留职考试面试的前一天,他问女儿:“会不会后悔?”女儿很坚定地说:“不后悔。在这里,我得到了锻炼。”这话让他对女儿刮目相看,也带给了他十足的力量。“两次援藏度六载,一片真情铭终生。”在受援学校“浙那同心路”的宣传展板上,向守国许下这样的援藏格言。*月,向守国将再度去往拉萨。“我要在讲台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