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科技自立自强 向“新”攀“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科学技术奖指引创新方向。日前,****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谁是赢家?获奖项目呈现哪些特点?在这场激烈的奖项角逐中,这些话题备受关注,也昭示着福建科技的发展侧重点。据福建省科技厅获悉统计,此次科技奖*个奖种授奖***项,其中自然科学奖**项、成果转化奖*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项。按领域分,自然科学领域占**.*%;工业领域占**%;农业领域占**.*%;医药卫生领域占**.*%。这些直面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也大多是促进产业提质量、创优势、上规模的项目,并已产业化或推广应用。
突破关键技术
点燃产业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求新突破,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福州大学江莉龙教授团队的《高炉煤气源头深度脱硫新型高效催化剂创制及产业化》项目,获此次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莉龙介绍,该项目面向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和协同减污降碳的重大需求,针对高炉煤气硫化物难实现超低排放的难题,提出把高炉煤气“多单元末端烟气脱除SO*”变革为“源头深度脱除H*S”新思路,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开发出高炉煤气深度脱硫新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炉煤气脱硫催化剂和吸附剂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在**家钢铁企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能折合年减排二氧化碳约***万吨,在同类技术的市场占有率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我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宁德时代牵头完成的“动力电池本征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此次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解决社会刚需、实现产业化,宁德时代前瞻布局关键技术,在电池安全、性能及极限制造等方面持续创新,以科技创新确保产品先进性。翻阅获奖名单,一批我省经济增长领军企业、高校和院所申报的获奖项目,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通过不懈探索与创新,切实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充分彰显科技创新在产业进步中的强大驱动力。
产学研用融合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企业作为“用技”大户,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不断强化。在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奖这*个奖种共***项授奖项目中,企业参与***项,占比**.*%;在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企业参与**项,占比**%。可以说,企业是福建当之无愧的科技创新主力军。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乙肝、降低肝癌风险的一线用药,但此前被国外技术垄断。厦门******和厦门******完成的《高活性Y型双链聚乙二醇干扰素α-*b创新药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获此次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经**年自主研发,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全球首支**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b注射液、我国首支长效干扰素“派格宾”研发上市,打破国外同类产品长期垄断。特宝生物董事长、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孙黎介绍,“派格宾”的疗效、安全性与进口药相当,临床治愈率显著提升,累计销售收入近**亿元。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攻关,我省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华侨大学牵头完成的项目《木竹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获此次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升了木竹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项目成果已在福建鑫森、厦门金牌等上市企业推广应用,开发了**余种新产品。近*年,项目成果助力新增产值**.**亿元、新增利税*.**亿元、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孙康教授表示,项目完成单位除了院所和高校,还有*家福建企业。“省科技厅等部门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力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项目立项,安排专项经费助力,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家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高效对接,加快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策源能力提升
青年人才担纲主力军作为全过程创新链的第一环,基础研究是打开整个创新链条的“密码”。****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授奖**项,同比增长*.*%,呈现出与国家科技奖励“适度提高自然奖授奖比例,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力度”改革方向相一致的发展趋势。此次自然科学奖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是我省开展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获此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水稻抵御重大致病性病毒分子机制研究》,汇集了研究团队**余年来对水稻抗病毒及病毒致病机制的系统性研究成果。项目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李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稻抗病毒与病毒致病通路的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原创性成果。****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榜单彰显人才结构新亮点。****名获奖者中,**岁(含)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有***人,占比达**%。他们牵头获奖**项,占比**.*%。**岁的厦门大学尤延铖教授牵头的《高速飞行技术及其在商业航天高频次科学试验中的应用》项目发明了*项关键技术,实现商业航天常态化高速飞行科学试验,为我国多型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研制作出重要贡献。**岁的福州大学赖志超教授牵头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性能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在薄壁钢管局部稳定理论、高强组合柱设计方法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数据有力证明,我省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前沿探索、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