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我县各地红红火火闹元宵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城区正月十四夜,以“山海万象·中国年”为主题的元宵大型鱼灯会,在象山人民广场举行。震撼人心的民间绝技打铁花非遗表演,穿越时空感受宫廷繁华与辉煌的舞蹈唐宫夜宴,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无人机秀,灵动威武寓意驱邪避灾、迎祥纳福的舞狮表演……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市民们感受非遗的魅力,领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享元宵佳节的喜悦。(记者 夏超明 通讯员 王慧杰 摄)猜灯谜(通讯员 王惠玲 摄)西周民俗盛宴闹元宵*月**日(正月十四)傍晚,在铿锵锣鼓、璀璨烟花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西周镇十四夜元宵活动热闹开场,踩街巡游结合广场文艺演出,为镇区注入浓浓年味,十里八乡的群众携老扶幼,共享民俗盛宴。民间有俗语,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西周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蛇年元宵活动,该镇以“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余个村庄及协会的百余名文艺爱好者参与演出,“舞龙、腰鼓、武术、曲艺……还有群众创作《富源东路的晨》《蒙顶山茶妹》等西瀛元素的歌舞,向群众展示多姿多彩的本土文艺和镇区发展成就,赢得了满堂彩。”当晚,由舞龙队、马灯队、腰鼓队等组成的巡游队伍,沿着西周镇区主干街道一路巡游踩街一路表演,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观看,并汇入这场“民俗大狂欢”。终点的广场上,更是人潮涌动,西瀛跑马灯等**个节目轮番登场,还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富有仪式感的元宵节目,将活动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十四夜”闹元宵在西周镇历史悠久,近年来,作为工业重镇的西周,持续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理念,以节为媒、民俗搭台、文化唱戏,让源于市井民间富有烟火味的乡土文艺、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为“智造港城 富美西周”村振兴、企发展、民共富增添更多文化动能。(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赵媛 姜宁)大徐“村晚”闹元宵载歌载舞庆佳节,“村晚”好戏闹元宵。*月**日晚,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在大徐镇塔幢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寒冷的天气挡不住乡亲们的热情,大家早早地来到现场,翘首以盼这场精彩的演出。村晚在气势磅礴的舞龙表演中热闹开场,只见一条巨龙在舞者的舞动下,或蜿蜒盘旋,或昂首腾飞,活灵活现,仿佛即将一飞冲天,带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紧接着滑稽舞蹈《村花登台》、歌曲《心在跳,情在烧》、小品《城里人与乡下人》等特色节目陆续亮相舞台,接地气、冒热气的演出引得前来观看的群众掌声叫好声不断,乡村年味儿在欢声笑语、乡邻共庆、人头攒动间升腾。最后,在大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台上台下齐声高歌,唱出了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村民演得开心,邻里看得尽兴。“‘村晚’是咱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我感觉非常亲切,大家一起看节目、吃元宵,热热闹闹的,很快乐!”村民郑巧敏说。今年**岁的周根梅是第一次登台表演,走下舞台后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本来很紧张的,生怕自己演不好,后来听到台下大伙的掌声和叫好声,我就越来越放松了。”她激动道:“明年我还要继续参加。”塔幢村党支部书记张利成表示,这样的“村晚”已举办多年,每个节目都是由群众自导自演,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在外务工的老百姓和求学的青年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新变化。蛇来运转,踏歌起舞。新的一年,大徐镇将继续挖掘“身边人、身边事”,通过“群众演、群众看”的形式,组织更多富有活力、更接地气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唱新曲、谱新篇。(记者 俞宇 通讯员 吴爽)舞龙定塘灯海游龙文化盛 非遗市集促振兴正月十四,华灯璀璨,定塘镇文化广场人声鼎沸,“灯海游龙?灵蛇闹春”第九届元宵灯会喜庆启幕。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元素融入其中,为活动增添了海洋风情的独特韵味,吸引了近万名村民共赴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夜幕降临,锣鼓声起,镇区一盏盏花灯次第点亮,舞龙、车子灯、花灯等踩街队伍浩浩荡荡,穿梭于大街小巷,将元宵的祝福传递给千家万户。人们纷纷加入这场充满欢乐与希望的踩街之旅,或钻龙头、摸龙须,祈愿今年风调雨顺;或驻足观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化广场内,除了传统的民俗表演、赏灯猜谜、品尝糊粒羹等习俗,今年灯会更注重传统非遗与文化经济的共融。省级第二批重点培育市集“大塘红庙市集”亮相活动现场,琳琅满目的摊位汇聚了各类定塘特色农产品和文化衍生品,更有非遗手工制作区邀居民体验,为节日增添了烟火气,让非遗“活”起来,消费“火”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灯会特别设置了少儿非遗传承环节。定塘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的少儿舞龙及汉服舞蹈表演,萌态可掬又不失神韵,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定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元宵灯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通过红庙市集等创新形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 吴敏勇 通讯员 章铭书 胡滢)外籍员工戏妆登场高塘岛“戏”说元宵*月**日上午,在位于高塘岛乡的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基地,中外籍企业员工齐聚一堂共迎元宵佳节,大家共赏戏曲文化、共话情谊。活动以《踏鼓生歌》的舞蹈表演热闹开场,将浓浓的年味带到现场。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石萍萍和李素琴等戏剧演员带来的越剧表演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氛围,《白蛇传·游湖》《打金枝》《梁祝》等经典剧目充分展现越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化的瑰宝典藏,引得在场观众拍手称赞,剧中的唱念做打、华丽服饰和精致妆容让外籍员工感到惊艳和神秘。活动间隙更有*名外籍员工跃跃欲试,“沉浸式”体验越剧妆造。一番胭脂涂抹后,他们身着戏服、面抹戏妆粉墨登场,跟随演员学习简单的越剧动作和唱腔,感受东方文化的精深博大和东方美学的极致特色。“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国戏曲,真的太有意思了,穿上这身后我觉得自己太中国了。”外籍员工霍格尼·洛姆斯坦说道。这是中外友人在海岛共闹元宵的第二个年头,去年大家一起制作中国结、包汤圆,今年换成了包饺子。从擀皮儿、调馅儿到捏褶儿,外国友人在“手把手”教学中一步步学会中华传统美食的制作,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犒劳自己、欢度佳节。高塘岛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在活动中新增戏曲元素,目的是以戏为媒、以节促融,让国际友人感受中国戏曲带来的视觉艺术冲击,体验不一样的元宵节。今后,我们将更好地创新做优‘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园’系列活动,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全球文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记者 江涵 王妙红 实习生 陈科成 通讯员 俞笠)油轮外籍海上元宵情更浓*月**日是元宵节,象山边检机关的民警们登上泊于檀头山锚地的巴拿马籍新造油轮“东红**”轮,在开展出境边防检查工作的间隙,与**名印尼籍船员一同庆祝海上元宵节,为他们送去来自中国的祝福。“福字要倒着贴,这叫‘福到’!”民警夏永辉手拿福字向围观的船员讲解中国传统习俗。印尼水手里德尔.托亚尔用刚学会的汉语欢呼道:“福到啦!”,逗得在场人员哈哈大笑。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大厨赫里亚迪一边搅拌着锅里的汤圆,一边主动分享起印尼传统甜品的制作工艺,民警潘骅也马上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起汤圆的做法,大家热烈地交流中印两国的饮食文化。当芝麻馅汤圆出锅时,船员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特殊的海上元宵记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随后,民警们结合节日氛围,为船员们开展了*****新年主题动画宣传和介绍活动。“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进入小程序获取多语种移民管理服务。”执勤队长赵旦阳通过手机展示着*****服务平台的新春特辑动画。当听到民警用英语解说“紧急求助”功能时,水手长马普伊·法赫米兴奋地掏出手机扫码收藏。“这是我在海上度过最温暖的元宵节。”船长迈图隆感慨道,“中国边检民警不仅守护国门安全,更用心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记者 黄玎 通讯员 任荦)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