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气象之名绽放青春芳华——记第二批气象部门青年专家下基层服务锻炼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逐梦新时代,奉献新气象。从去年初春到寒冬,来自气象部门国家级业务单位的**名青年专家接过接力棒,如丝丝细雨“落”在基层,“落”到天南地北,在重大气象保障服务任务、重大业务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要工作推进中服务锻炼。如今,他们用青春之笔在基层写下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生动答卷。擦亮科技底色,将论文写在气象防灾减灾第一线如何让气象科技扎实落地、检验实效?深入基层一线可以找到答案。横断山脉是我国气候系统关键区,复杂的地形与气候,让准确把握天气气候特征成为一大难题。“一路上人背马拉。”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柳云雷说,这是他全程参与云南省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建设项目X波段天气雷达和迪庆S波段双偏振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这里,他主持云南省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小时多源融合雷达组网平台建设,将国家级天气雷达拼图系统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带到云南,并开展本地化定制应用,参与苍山降水观测试验和森林火灾预警相关示范项目,不断深化对“观测即服务”的理解和应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窦芳丽将风云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定量化应用成果带到山东滨州,将其转化为助推建设“海洋强市”的动力。“在汛期,**毫米的降水就会给盐场带来***万元的损失。”通过与盐业用户面对面交流,窦芳丽切实体会到基层的迫切需求。为此,窦芳丽与市气象台研发人员共同成立研发小组,先后开发了码头港口作业窗口期服务产品、基于雷达外推产品的风圈预警产品和盐场塑苫预警产品,以及塑苫定量准确率评价算法等,并结合个人专业研究领域,研发了基于风云气象卫星风场资料及多源资料的大风订正服务产品,生成基于订正后风场数据的大风预报产品。基层沃野是气象科技触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校验气象科技是否实用、好用的最前端。对此,进驻广东省气象数据中心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葛玲玲深有同感。这一年,葛玲玲不断加强国省实况数据互动,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将国家级气象科技“落户”广东:通过国省合作,针对台风与海洋预报需求和珠江流域气象服务需求,申请将全球**公里海表温度等海洋实况产品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数据集接入省级“天擎”及广东省气象台;推动省级实况业务发展和气象信息化建设,完成多套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实况分析系统的部署,实现系统在广东区域本地化运行。在“未来之城”河北雄安新区,还有一名青年气象专家连续两年将论文写在这片热土之上。作为气象部门第一批下基层服务锻炼的青年专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军明,主动申请延长在雄安新区气象局服务锻炼一年。这一年,他重点围绕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开展工作,硕果累累:带领雄安新区气象局职工及驻实验室交流人员,围绕白洋淀湖陆风、雄安新区快速下垫面变化对局地天气气候的影响等开展攻关;累计申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项,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项;推进******合作开展新型观测设备试验;组织撰写决策服务产品,为新区建设建言献策。做实服务文章,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基层,通过更丰富的服务场景、更多元化的视角、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青年专家更能体会到气象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与作用。对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锻炼的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工程师孙思远来说,这一年挑战与收获并存,探索与成长同频。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孙思远就开始为做好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做足准备——做好预报员和模式研发人员之间的纽带,主动了解冬季赛事定制化数值预报产品需求,用模式检验评估技术搭起数值模式与多源实况的桥梁,帮助预报员订正预报结论。在****年汛期,台风“格美”北上,将持续影响已连续遭受强降水袭击的吉林,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田付友严密监视、及时“叫应”,全程参加值班值守、会商研判,跟进分析台风“格美”动向,并作出准确判断。向基层“取经”,还包括更贴近服务对象的行业气象服务。这一年,在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锻炼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蔼恂,先后走访了安徽十余个市县的气象部门,并与公安、交警******、电站、高校等用户开展调研交流和实地考察近**次。“沉下去”在基层服务锻炼,李蔼恂收获的是面对面、心换心的丰硕成果——“百米级、分钟级”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有望接入黄山旅游气象台,保障索道运营安全;聚焦交通气象服务难点堵点,牵头联合申报或指导申报科研、标准建设项目**项,指导构建安徽省高速公路沿线大雾过程历史个例库,后续将接入安徽省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后”副研究员常祎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新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这一年,他发挥国家级业务单位优势与个人技术特长,推动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平台落地新疆,主持设计推进建成东天山云水资源开发利用野外试验基地群,助力新疆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人工增水试验。春雨润物细无声,其间,他还发挥首席科学家带头作用,组织东天山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团队开展集中攻关,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在我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锻炼的这一年,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高级工程师董宛麟不断增本领、扩视野。过去一年,她从科研业务到服务管理多角度融入气象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通过挖掘气象数据价值、参与指导高标准农田冬小麦效益评估、组织团队学术交流等工作,深化对省市县农业气象服务的理解和实践。“未来,我也会将河南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发成教学案例,应用到全国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中。”董宛麟说。基层沃土育英才,奋斗青春谱新篇。历经一年的服务锻炼,如今,这群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贵如油的“春雨”,不仅滋润了基层沃土,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带回工作岗位,把下基层、接地气中形成的体悟思考、妙计良策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益思路和有效举措。只待润泽万物、更新万象。(作者:李悦?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