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建瓯黄华山建胜首秀白云观音行宫记事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作者:黄德钦博引一:朱文公注“四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理学鼻祖朱子(朱熹文公)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其中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人增添了不少认知。  博引二:朱文公之八卦理学“卦”的征象   就建州民间民俗而言,千百年来,卦象之说充满民间的各个角落,理学之卦说永驻于建州民俗文化之中。   建州人旧时,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八卦及阴阳五行这些道理直到现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行人不至、谋事未成、财运欠通、婚姻待决、子息不旺,乃至种种疾病疑难,许多人都会去求签问卜、算命看相,可见影响之大。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建瓯黄华山建胜首秀白云观音行宫记事  建瓯黄华山,是城墙之内一座海拔***米的小山,古代先景首推黄华之赞,历代政要墨客赞咏不绝刊载的诗词就有数十首。康熙四十七年知县崔铣诗曰:“建胜首黄华,回光映紫霞。鸣古寺晚,鸟去夕阳斜。”(民国《建瓯县志·职官》**页、《名胜》*页)。寺院观音行宫,坐北朝南,背系龙岗,俯临芝城。   建瓯黄华山白云寺观音行宫,始于何时而悉闻,民国县志:“刘宋元嘉初,太守华瑾之徙郡于此山之麓……元至正末(****),左丞阮德柔筑城山顶”(民国《建瓯县志·名胜》*页)。寺院之始,当在此前后。若明确些说,当以“洪武**年(****)都指挥时禹拓城,包此山于城中,永乐间(****-****)建楼山顶,楼曰黄华台、曰冠山阁、曰凭虚轩、曰待月亭、曰咸宜(亭)”(民国《建瓯县志·名胜》*页)为始较妥。明弘治六年(****)、天启五年(****)、嘉靖六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二十六年(****)黄华山曾经屡毁屡修。天启五年(****)知县仲嘉、郡人陈国钟重建时,知事杨肇泰增建黄华书院,清顺治戊子(****)俱毁。光绪二十六年(****)知府程祖福重修时,又增建挹爽亭、雨亭、奎星楼等(民国《建瓯县志·名胜》*-*页)。当时山麓有古北潭、韩世忠屯兵处、李纲祠等景点。   民国年间,黄华山日趋衰落,民国**年(****)萧劲光、戴岳率师北伐,驻扎建瓯城时,曾临黄华山,目睹亭台楼阁年久失修,深感可惜,曾拨二千银圆倡议重修,惜六师匆忙北上,未及实施,直至****年修建时,萧公亲书“黄华山公园”于门,夙愿方遂。   民国初年,黄华山住有国民党的军事机关。时有寺僧释了知法师(****年生,****年入山至今)说,他的师祖释里观曾多次对他讲述,****年冬蒋介石来瓯时,住在黄华山花厅,寺僧释重观曾见蒋母早喝牛奶,并与她说过话。   抗日时、新中国成立初,黄华山曾一度驻军防守,禁止民众上山。****年后,满山古松被县松香厂派人采脂一扫而光,****年铜铸大尊观音被砸,****年寺院阁亭被拆除一度成为荒山,而后又有一段逐步恢复期。****年**月,县府移建革命烈士陵园于山前,****年共青团中央组织闽赣湘粤四省百县青年,携手绿化黄华,****年立建福建公学纪念碑亭、二华叠翠、挹爽、咸宜、六角、夕照、待月、四省百县纪念亭等*亭,****年建成黄华山公园大门,****年建成电视微波站,****年建成黄华阁,这些建筑群,形成了对烈士纪念碑和白云寺院的众星拱月之势,再现了黄华山作为芝城首秀的俏丽风姿。   几年来,在政府重视与上级文化部门指导下,建瓯坚持“全面性、真实性”的原则,扩展拓宽了黄华山、白云寺、黄华阁,筹建了革命英烈博物馆。一座为纪念建瓯革命英烈的博物馆,现在已经髙高耸立在黄华山公园之中。   建瓯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与黄华阁为邻,创建于****年*月。****年*月**日对原展馆进行修缮,成为全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黄德钦)查不到的内容图片请点击网址查看http://***.******.***.cn/cms/html/joszfwz/****-**-**/**********.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