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新区“大礼包”温暖而至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区两会上获悉,****年,金义新区以满满的诚意与行动,将**项民生实事、***个项目点位逐一落地,最终以***%的平均完成率“交卷”。这是新区发展脉搏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有力见证,也推动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路飙升。一重礼·幸福盲盒民生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学校真漂亮,像个大花园。”****年*月,岭下小学一年级新生走进新校园时,家长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暖色调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科创中心、新中式的校园景观,折射出新区教育硬件的飞跃。这一年,全区**个教育项目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家门口开了公办幼儿园,就近入园真舒心,园内设施齐全、环境很棒,而且学费也不贵,孩子们的玩具很多。”****年*月,李女士的孩子入学岭下镇中心幼儿园,她对这所幼儿园非常满意。这一年,全区**所省一级标准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个,幼儿园公办率跃升至**%以上。不仅如此,新区还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打造一流教育新高地”的含金量持续攀升。田间地头的变化同样振奋人心。去年*月,在塘雅镇万亩良田,农机手王师傅驾驶收割机穿梭在麦浪中,早稻亩产达***公斤的丰收场景,折射出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这一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万亩,农机总动力超**万千瓦,**%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实现机械化。在赤松镇北山口村,佛手种植户邢燕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间里精品佛手盆景卖出千元高价。这一年,新区出台一系列佛手产业扶持政策,北山口村的佛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亩扩大到****亩,带动全村佛手产值达*.*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万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更深的变革藏在细节中。“水费从*元降到*.**元,手机上就能缴费,很方便。”源东乡尖岭脚村村民施敦科拧开新水龙头,满是笑意。该村通过“一户一表”改造,让***多户村民告别“高价水”“断流水”。****年,新区投入***万元改造**个村的供水管网,逾万人喝上了与城区同质同价的“放心水”。二重礼·暖心礼券全龄关怀时时在线不打烊“以前每个月要去镇上的卫生院配药,现在不出村就能买到,省时又省力。”在塘雅镇横山村卫生室,有慢性病的村民黄阿姨随访、配药只用了*分钟。****年,新区新建**家政府办村卫生室,全区村卫生室政府办率由**%提升至**%,配齐国家集采药品,让“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家卫生院新院区启用,市中心医院**名专家下沉坐诊,“百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启动,“**分钟医疗服务圈”加速成形,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开花”。温暖不止于健康守护。盛夏的塘雅镇暑托班里,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面塑。“以前暑假总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既有作业辅导又有特色课,我们上班就安心了。”家长王女士道出双职工家庭的心声。王女士的感慨,印证着全区***个暑期公益托管班、****个托位的民生温度。不仅如此,新区还新建两家“家门口青少年宫”,让素质教育走出学校围墙,***名学生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面对“银发浪潮”,新区给出暖心答案。在多湖街道金华悦年护理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里,**岁的叶奶奶在怀旧疗法中重展笑颜;曹宅镇******的助餐厨房内,每天***份适老化餐食准时装车;*万张“爱心卡”、*万剂免费流感疫苗、*.*万例肠癌筛查为老人筑起健康屏障……从“一张床”到“一顿饭”,从医疗护航到精神关怀,老年群体在这里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尊严与温暖。三重礼·平安福袋城市防护硬核又暖心在塘雅镇前进村避灾安置点,行军床、应急电源等物资分类码放,逃生标识清晰醒目。“以前遇上天灾只能投靠亲友,现在这里就是避风港。”村民老陈的安心,源于全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拥有避灾安置场所***个,覆盖率达**%。同步升级的还有**支乡镇消防队,并将部分装备前置到重点村志愿队、社区微型消防站,防灾安全网越织越密。在光南中学食堂,智能验收秤正在扫描当天的食材。“过去靠人盯,现在靠‘数治’。”副校长傅文瑞指着智慧监管屏幕介绍,借助这套智能验收设备,可有效排查并规避管理流程中的疏漏。****年,全区**所学校完成智能验收设备安装,**家“阳光食品作坊”通过省级验收,*.*万批次食品检测为百姓餐桌守好“安全岗”。安全感更是在出行路上延伸。“桥修好了,心里踏实了。”站在焕然一新的江沿大桥上,孝顺镇塘湖村党支部书记金文钱感慨万千。“******,绿色出行更划算。”在金华科技城,预约即走的动态小蓝巴让上班族赵先生告别通勤焦虑。在归乡·八仙积道景区,新能源车主朱先生对随处可见的充电桩点赞:“现在充电比找加油站还方便。”****年,新区完成**公里农村公路修复、*座危桥改造、*条公交线路新增及优化,新增***个公共停车位、***个公共充电桩。不仅如此,新区还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扫码提交诉求后,欠薪一周就到账了。”农民工何某通过“安薪码”追回工资的经历,成为全区治理欠薪的生动注脚。****年,新区为****名劳动者追回欠薪****万元。“蓝黄红”三色风险管控、项目竣工前无欠薪公示等创新机制,让劳动者吃了“定心丸”。回望****年,新区民生答卷上跳动着发展的脉搏,浸润着为民的初心。从家门口的好学校到城乡同质的“放心水”,从破解托育难题到守护银龄群体,从动态小蓝巴到云端的“安薪码”……一项项实事、一组组数据,铸就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展望未来,新区将锚定“人民满意”坐标,擘画“全域共富”蓝图,让每一寸土地跃动为民初心,每一步跨越都迈向稳稳的幸福。(金华日报记者 胡一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