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深化产教“同频共振” 加速供需“双向奔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吴琪琪 王亚成)*月**日上午,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加强职教改革创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专题协商。市领导刘赤波、孔金峰、林先龙、卢劲松,以及部分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职教改革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品质龙泉的战略举措。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全面推进职教改革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但当前产教“合而不深”“合而不融”等问题,日益成为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亟待改革破局、创新破题、发展破难。在听取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后,与会委员和参会部门单位开展了协商交流。叶少青委员提出,我市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政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锚定专业优化与人才培育两大核心任务,精准对接青瓷、宝剑、汽车空调三大支柱产业需求,明晰发展路径,持续优化“*+*”年制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年制预备技师等长学制培养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龙头企业共建“现场工程师班”,同时以“金蓝领”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技能共富课堂”“送培下乡”等社会培训项目,不断完善人才成长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效、赋能技能人才发展,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王婷委员说,目前市校合作、产教融合在一些领域推进缓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开发区如何支持指导企业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方(中职校)开展产教融合?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作为企业牵头服务方,将积极搭建信息平台,整合企业招聘信息、对接中职校,提高企业和中职校之间的匹配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中职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资源支持,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中职校担任兼职教师、中职校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职业认知和培养实践能力;支持和保障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打造能够锻炼学生技能的技师研修项目,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技师层次人才的要求。会上,委员们还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畅所欲言。市政府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商务局、财政局(国资办)、科学技术局、青瓷宝剑产业局等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