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学科协作 为癌症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记一例晚期肺癌患者“七年抗癌”的重生之旅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真是非常谢谢你们!我们陪伴母亲抗癌七年了,现如今她一切都好……”近日,**岁的患者金女士在儿子的陪同下,走进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复查,她儿子感慨地说道。复查的CT报告显示,患者金女士肺部肿瘤病灶持续稳定,腹部多发的转移瘤也逐渐缩小,肿瘤标志物也逐渐下降。谁能想到,这位早在*年多前靶向治疗进展后就被宣判“死刑”的患者金女士,如今还能谈笑风声。****年*月,厄运降临在患者金女士身上。她因持续咳嗽、咯血来我院就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团队通过气管镜下的肺活检,最终确诊患者金女士“肺腺癌晚期”。“虽然分期晚,但患者基因检测显示EGFR敏感突变,且转移灶相对局限,这为综合治疗提供了机会。”科主任徐萌敏庆幸地说。经过徐萌敏团队讨论与研究,最终为患者金女士量身定制了最适合她的靶向治疗诊疗方案。但治疗并非一帆风顺。****年,患者金女士出现了靶向药物耐药、肺部疾病进展、颅内新发转移等情况,病情一度急转直下。徐萌敏牵头的肺部肿瘤MDT团队迅速做出反应,联合胸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药剂科医生,再次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这不仅仅为患者延续了生命、改善了生活治疗,而且为患者金女士提供了身心的全程呵护。七年抗癌期间,多次的MDT会诊、多次的方案调整、不计其数的医患沟通,铺就了这条荆棘与希望交织的抗癌之路。“过去单学科诊疗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MDT模式能从全局视角为复杂病例找到最优解。”徐萌敏表示。正是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协作精神,让患者金女士的治疗在精准医学时代驶入快车道。从****年确诊,至今七年,患者金女士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团队、肺部肿瘤MDT团队、呼吸介入团队并肩作战的七年,不仅是一场生命的奇迹,更见证了现代医学多学科协作(MDT)与精准介入治疗的突破性力量。患者金女士的病例并非个例。据悉,我院肺部肿瘤MDT团队,衔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丁礼仁专家工作室,在工作室丁礼仁主任医师,吴祖群主任医师的大力支持下,自****年成立以来,已为无数患者提供了“一站式”高效诊疗服务,显著提升肺部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徐萌敏介绍,肺部肿瘤MDT团队能稳步高效运行,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那便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呼吸介入技术。该技术以微创技术为核心,解决肺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难题,包括超声支气管镜(EBUS)、径向超声支气管镜(GS-EBUS)、联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ROSE)、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等诊断技术与气道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血管介入等治疗技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团队,是一支以精准诊疗为核心、多学科协作为特色的专业医疗队伍,致力于肺部肿瘤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全程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循证为基石’是我们始终秉持的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微创介入技术,为肺部肿瘤患者提供精准、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助力患者赢得更长生存期与更高生活质量。”徐萌敏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 杨剑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