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绍兴日报】绍兴医生成功为“镜面人”动手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 汤桂平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成功为一名“镜面人”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场手术不仅展示了医生精湛的医术,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罕见病的健康科普。 反复腹痛,一查竟是“镜面人” “谢谢医生,以后我就医时一定提前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术后痊愈出院的黄大叔向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孙学征主任再三表示感谢,并将医嘱铭记于心。 今年**岁的黄大叔是越城区某小区的保安。可能是年底伙食好吃多了的缘故,近*个多月来,他反复感觉上腹部疼痛。那天,病情又发作了,他便来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很快,医生诊断他为胆囊多发结石,需要尽快手术。 胆囊结石,本身不是什么重大疾病,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竟然是一位“镜面人”。即其心脏、肝脏、脾脏、胆囊等内脏器官位置均与常人完全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 “从医**多年了,这样的病例我也是头一次碰到。”该医院肝胆胰外科孙学征主任说,诊断结果为胆囊多发结石后,手术迫在眉睫。但面对“镜面人”这一特殊情况,手术难度直线上升。“镜面人”可不是简单的器官转位,常常合并血管畸形和变异,这种情况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胆道损伤、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逆向思维,打破解剖学老手式 事实上,从手术操作看,这绝不仅是“换一个方向做”那么简单,需要医生在“逆向思维”的引导下,转变站位、操作方式、习惯、器械使用方向等,手术难度大大提升。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孙学征带领科室成员反复研讨。从确定肝脏、胆囊等脏器的精准位置,到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再到手术器械的选择和复杂情况的应对预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手术当天,孙学征站在手术台前,开启了一场与常规手术截然不同的“逆向之旅”。他们克服内脏解剖完全颠倒带来的不适,在狭小的腹腔镜视野中,小心翼翼地分离胆囊周边粘连,精细解剖游离胆囊三角,准确找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手术成功完成,胆囊顺利切除,术中出血量仅*毫升。 黄大叔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即痊愈出院。 “镜面人”,概率百万分之一 关于“镜面人”的话题,让很多人充满了疑问。怎么会是“镜面”的?这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吗?对此,孙学征解释说,“镜面人”其实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目前,医学上对“镜面人”成因还没有科学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的突变有关,发生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尽管“镜面人”的内脏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但他们的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与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部分“镜面人”可能合并有其他脏器结构异常或基因疾病,这时才可能伴有相应症状。 有市民关心“镜面人”是否会遗传。孙学征说,只有当双亲体内某一基因点位均出现突变,并同时遗传给孩子,才会出现“镜面人”。这种突变为隐性遗传,遗传率极低。 另外,由于镜面人的内脏位置与常人相反,一旦患病,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时,医生如果按照常规判断极易发生误诊。因此,孙学征提醒,“镜面人”在就医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特殊的生理结构。此外,在遗传或产前诊断方面,如果家族中有“镜面人”的先例,或者担心胎儿也可能出现内脏反位情况,建议进行相关遗传咨询和产前检查。 “这次成功的手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罕见病有了更多的认识。”孙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