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中央一号文件引领江门“三农”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是否有视频,加载播放器正文开始□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 *月**日,****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连续*年位居全省前*;粮食产量首破***万吨,成为全省*个产量“破百万”的产粮大市之一;六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持续保持高增长,高标准建设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培育***个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数量居全省第*;**%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至*.**:*……近年来,在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我市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那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信号?江门有哪些切入点、着力点?中央一号文件又将给江门“三农”工作带来哪些新启示? 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改革意味最浓,突出“以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走进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茶枝柑长势良好。原先,这片坡地种植的是竹子,由于行情不好,逐渐荒了。为了寻找出路,村里请来了省里的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后,专家指出,坡地利于柑橘生长。但一片荒地怎么盘活? 江门在全省率先探索的“两预两委托”土地流转模式成了破题关键。和平村委会主任张卓儒介绍,农村土地经预整合和预流转,委托镇或村集体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统一发包公开招标,******种植茶枝柑,竹园地、荒坡地低效益问题便迎刃而解。“最近一造迎来丰产,预计总产值近千万元。”在和平村,江******相关负责人冯惠胜高兴地说。有了土地租金,和平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村民有了分红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江门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坚持把抓典型村培育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有效整合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资源型、土地型、产业型、文旅型、“飞地”型等实践模式,打通了闲置资源的变现渠道。 改革,让江门乡村不断释放新活力。开平市马冈镇红丰村本是默默无闻的水库移民村,近年来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村里成立了开平市首******,还成功申请了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第一笔集体经济信用贷款**万元。 “近年来,我们抢抓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培育建设机遇,大力发展马冈鹅产业,争取上级资金联合周围乡村发展‘马冈优品’旗舰店、马冈鹅预制菜和马冈凉粉研发推广中心、马冈鹅苗孵化基地等**多个项目,推动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从数年前的**万元,跃升至****年的逾***万元,红丰村也顺利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红丰村党总支书记梁日光说。 当前,*********多家,在全省率先实现薄弱村***%“摘帽”,*成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万元,****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位居珠三角第*。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 台山市北陡镇,坐落于此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江门)试验基地已连续四年承担国家南方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试验面积从最初的*公顷扩大到了逾**公顷,每造试种的材料多达几千种。 “成立于****年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江门)试验基地是袁隆平院士亲自挑选并派人合作共建的基地,为我国耐盐碱水稻试验事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颜育民表示。 这里累计选育出“广红*号”“爽两优***”等多个海水稻育种材料或品种,已陆续应用于盐碱撂荒地,多次受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表扬。 共同组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江门)试验基地的******也在水稻专家的指导下快速发展。“****年起,我们在全省首批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后来又自费买来省水稻所选育的象竹香丝苗的部分使用权,免费送给农户,迅速扩展到*万多公顷的农田上。如今,我们的丝苗米年销售规模扩大到*万吨,农民每亩地的收入能增加两三百元。”德天农业董事长蔡天比说。 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连续*年居全省前*,****年全市粮食产量首破***万吨,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超****公顷,连续六年获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种粮示范田,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基础上持续担当作为。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把县域当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更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会陈皮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陈皮、鳗鱼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亿元、增长**.*%;“江门优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全面形成;海洋牧场产值超**亿元,建成***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台山*号”成为全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平台,加快全省首个智慧农机产业园建设……****年以来,我市不断延伸拓展县域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在台山市四九镇瑷露德玛芦荟庄园,游客徜徉在百万株芦荟美景的画卷中。“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芦荟种植、产品研制、科普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打造的多款芦荟产品年产值超过*.*亿元,成功创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芦荟主题AAA级旅游景区。”瑷露德玛芦荟庄园相关负责人说。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后裔居住地——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先后建成霄南鲜卑古村落文化馆、源吉林甘和茶生产体验基地、源贺广场等文化阵地,打造鲜卑风情牛肉馆、鲜卑主题民宿,讲好鲜卑文化故事、凝聚民族团结,暨南大学在这里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 乘借中央一号文件东风,江门将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持续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建设岭南侨乡风韵、精彩山水文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引领带动全市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正文结束附件下载开始附件下载:附件下载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