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老市场展露新颜 小菜篮满载幸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同安区陆续完成辖区**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城西市场环境显著提升,受到市民欢迎。(同****** 供图)既有智慧赋能的便捷体验,也有文化浸润的乡愁记忆;既有商户规范经营的蓬勃生机,也有市民主动参与的治理活力……走进同安区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亮、净、齐”的清新感扑面而来。连日来,同安各大市场时常可见管理人员拿着标准砝码,检测商户的电子秤,同步宣传*月起施行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鬼秤”现象,农贸市场文明秩序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当前,同安区以“大城管”机制为针,以精细化管理为线,陆续完成辖区**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织就了一张兼具温度与精度的民生幸福网,全区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走在全市前列。“痛点”变“亮点” 农贸市场改头换面说起买菜,许多同安人的首选地,就是位于同安老城区的城西市场。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农贸市场,是同安辐射面最广、产品最丰富的市场,获评福建省首批“四星级文明集市”。走进城西市场,按颜色区分的“蔬菜区”“海鲜区”“肉类区”等指示牌十分醒目,市场内共有***个摊位和店铺。墙上张贴着每日更新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摊位上挂着价格公示牌及商户营业执照,一目了然。作为老顾客,许先生见证了城西市场的蝶变。他说,以前通道狭窄、地面湿漉漉,买菜只想赶快完成任务,而现在“买菜就像逛商场,可以慢慢逛”。蔬菜商户叶志坚用一个例子证明城西市场的变化——他以前必须穿雨靴做生意,现在可以穿着运动鞋。位于历史建筑之间的北门市场,则透露着千年银城的文化底蕴。消费者走进北门市场,红砖、花格窗、仿大理石门框等闽南建筑元素映入眼帘,感受就像逛文化集市。颜值与安全并重的市场让市民李女士很舒心,她说:“我每天清晨来到市场,就会看到市场工作人员抽检摊位上的菜品,感觉食品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同安的农贸市场大多是**世纪**年代建设的半露天或露天式钢棚结构市场,在过去,“脏乱差”是痛点、难点。如今,通过硬件改造,分区明确合理,环境宽敞整洁,消防喷淋设施、农残检测室等一应俱全。“硬件升级了,服务同步提升。”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辖区国企,承担着市场开办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通过整合营销手段、统一品牌运作,形成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独角戏”变“交响曲” 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农贸市场的治理,从来不是职能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元共治的“交响曲”。近年来,同安区不断强化“大城管”机制运行,在农贸市场精细化治理的探索过程中,率先全市形成“一市场一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各镇街、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以小切口写好富美新同安建设大文章。在同安区委文明办的牵头下,镇街、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动,在全区农贸市场分别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定期联合巡查的工作模式。这样一来,能现场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未能现场解决的,实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合力解决。“农贸市场治理,要内外兼修、软硬兼施。”城西市场负责人介绍,去年来,创新推行“红褒黄贬”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而言,对因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入场经营者,由市场开办单位在当事人摊位醒目位置竖立黄牌进行公示,形成一个案例、震慑一片的效果;对长期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则颁发“诚信商户”红色锦旗,通过褒奖激励引流消费。****年,共颁发红色锦旗**面、竖立黄牌*个。接下来,同安区将以区级国企管理的*个农贸市场为试点,指导开办单位建章立制,对入场经营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租金收取、摊位招标等方面对守法者、违法者适用不同标准,持续抓好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为提升同安区城市管理水平贡献市场监管力量。附件下载: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