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城乡“翻新”进行时 民生福祉节节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初春时节,行走在当涂县的城乡大地,处处可见焕然一新的景象:乌溪镇乡村道路宽敞整洁,树木繁茂;石桥镇光华小区外墙改造现场一片繁忙,居民翘首以盼新居面貌;在城区,更多城市更新项目也正如火如荼推进……近年来,当涂县紧紧围绕民生需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通过创新机制、多方联动,让“老”城乡焕发“新”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内外兼修:
旧改工程筑就“安心巢”
近期,石桥镇光华小区正全力开展一场“面子”与“里子”兼修的城市更新行动。针对居民反映的外墙脱落问题,石桥镇积极争取**万元专项补贴,对一期**栋建筑、总面积约****平方米的外墙实施全面翻新。施工方采用分时段作业、错峰施工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目前,*栋楼已完成瓷砖拆除,预计*月下旬全部竣工。居民杨永保看着施工进展满怀期待:“墙面隐患消除了,小区变漂亮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当涂县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改造新增停车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非机动车雨棚,并翻新外墙、增设健身设施和文化墙,将“老破旧”变为“新美净”。
民生为本:
城市更新步履不停
走进位于当涂城南的马军寨小区,黑色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路边的绿化带修剪得整齐美观,停车位标线清晰明了。智能化健身器材巧妙地穿插在小区空地上,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锻炼场所,老人们在此或锻炼或聊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而在护城河边,一座占地面积近***平方米的“护城河悦书房”格外引人注意,这座悦书房分为上下两层楼,藏书量****册,为置身其中阅读学习的读者营造出沉浸式阅读体验氛围。
当涂县的城市更新不仅限于硬件提升,更致力于精准对接民生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民生项目,建立“群众提需求、全程共监督、成效由民评”机制,确保每一项更新工程都能真正贴近民心。针对老年群体需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服务稳步推进。设有茶水区和阅读区的城市驿站可为户外工作者和周边市民提供免费饮水、食物加热、临时休息、阅读等贴心服务。
当涂县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建设体系和管理体系,按照“先地下、后地上”,老城“+公园”、新城“公园+”的原则,坚持“更新规划、城市设计、项目策划、实施方案、建设计划”同步推进,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注重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乡村蝶变:
长效管护点亮“全域美”
长期以来,当涂不断将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向农村地区拓展、向小微水体延伸,强化污水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降低水体返黑返臭风险。塘南镇兴永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漂浮的生活垃圾、清淤底泥、投放微生物菌、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等,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了黑臭水体问题,如今池塘水质清澈见底。
在乌溪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当地以长效管护为着力点,构建“村民自治+志愿服务+文明评比”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迈向“长久美”。各村成立管护小组,党员带头巡查,村民通过微信群实时反馈问题,“门前三包”责任牌上墙,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活动,文明乡风浸润人心,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初见雏形。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涂县以城乡更新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正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新画卷。在这里,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讯员 廖淑珍 尤贵芳 林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