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2024年小金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地膜使用作为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保湿保温和 防治冻害草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确保了农作物产 量的提高,随着农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废弃农膜 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大难题。根据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 ****年四川省地膜科学使用回 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N〔****〕-**** 号)要求,切实 做好 **** 年小金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结合全县实际 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自然情况:小金县位于四川省的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处邛崃山脉西  侧的高山峡谷地带,属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区;地理位置在东  经***° **′ **″ —***° , 北纬**° **′ **″ —**° **′  **″之间;地形为高山峡谷和山地高原两种立体的地貌组合, 境内河流切割强烈,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区域差异明  显。海拔在****—****M;年 日照时数为****.*小时;年平  均气温为**℃ , 有效积温 ( ≥ **℃ ) 为****℃ , 年平均日温  差为**.*℃;年降水量为***.*毫米,多集中在*—**月;大  气相对温度为**%;全年无霜期为***天。土壤多为山地褐土、 潮土和冲击土。全县幅员面积为****平方公里。县境属亚热  带气候型,气候冬寒夏凉,常年干燥,雨量稀少,气温变化剧烈,四季不甚明显, 日差较大,有时达**℃以上,年均降 雨量***.*毫米;无霜期***天,年平均气温**.*℃;全年光 照****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 经营生产,尤其适宜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县内农业资源丰富, 为阿坝州内重要农业县之一。
(二)地膜销售和再利用情况:小金县境内无农膜生产 企业,共有 ** 余处摊点在销售农膜。县内无废弃农膜专业 回收机构, 目前主要是农户自觉回收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 部分乡镇集中处理转运到外地处理。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
全县农膜用量大,布局分散,高半山涉及面广,统一回 收难度大,且财政无专项废弃农膜回收资金。种植户在回收 过程中人工投入大,回收积极性不高,为加快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下大力气治理“ 白色污染” 的要求,改善农村面源污染问 题,推进高效环保的绿色种植方式。
三、目标与重点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的要求, 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 导向,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管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和全生物降解地 膜替代两个方向协同发力、有序推进,加快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促进农 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
四、年度工作目标
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 * 万亩,项目区农膜回收率稳定在 **%以上;科学规范、权责清晰、治理有效的地膜使用回收 利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群众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满意度高 于 **%。
五、主要工作
(一)推进地膜科学使用
*、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针对马铃薯、玉米、蔬 菜等作物,支持推广使用 *.*** 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 膜,降低农民综合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 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
*、科学推进地膜高效覆盖技术。开展地膜覆盖适应性 评价,强化地膜源头减量,推广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通 过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一膜多用、改进覆盖等方式,提高地 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
(二)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机械化捡拾比例,构建 以旧换新、生产经营主体上交、第三方机构回收等多元化回 收机制,健全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地膜资源化再利 用能力。
(三)加强残留地膜监测
针对主要覆膜区域和重点覆膜作物,合理布局固定监测点位,按照每 * 万亩覆膜土地设置一个监测点原则,在我县 地膜主要覆盖区内科学、合理设置 * 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严 格按照监测工作实施要求,评估主要覆膜种植区域的地膜污 染程度,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四)加强技术推广宣传培训
抓好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积极参与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大力推广 *.*** 毫 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杜绝使用 *.** 毫米以下的非 标地膜。
六、实施要求
(一)加厚高强度地膜技术规范要求
  技术指标拉伸负荷(N)断裂标称应变(%)直角撕裂负 荷(N)  加厚高强度地膜 纵向≥ *.*横向≥ *.* 纵向 ≥*** 横向 ≥*** 纵向 ≥ *.* 横向 ≥ *.*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产品厚度、力学性能等指标应不低于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中 Ι 类 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其中产品标称厚度不小于 *.***mm, 有效覆盖使用时间不低于 *** 天,且使用后最大拉伸负荷、 断裂标称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不小于初始值的 **%,保障地 膜使用后能有效回收。
(二)组织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交流加厚地膜在作物栽 培上的成效和经验,提高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科学使用和回 收地膜的意识,引导形成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 作合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平 台,采取印发资料、悬挂横幅、进村入户等方式,不断提高 广大农民群众对废弃地膜污染危害紧迫性、长远性、严重性 的认识。
(三)开展地膜残留监测
按照农田地膜残留监测要求和方法(GB/T*****-****), 根据全县地膜覆盖面积合理布设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点 * 个, 每个监测点提取 * 个样方,对每个样方 *-**cm 土层中的残 留地膜进行清捡取样,计算农田残膜总量,及时掌握区域污 染动态变化,科学评价区域污染状况与治理成效。
(四)补贴方式和标准
按照农业资源级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对象 主要是农民,村集体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 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
*.使用符合规定的加厚高强度地膜补助资金不低于财 政资金的 **%,为 了更加精准实施该项目,将采取农膜回收 处理后进行跟踪补助。
*.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资金不高于财政资金的 **%。 主要用于网点建设、回收补助、宣传培训、地膜残留监测和 地膜覆盖应用评价等。
七、资金安排及实施方式根据《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 ****  年中央财政粮油生产保障等六项农业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 (川财农〔****〕** 号)资金文件,下达 **** 年中央财政  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资金 ** 万元。
(一)推广使用加厚地膜,计划资金 ** 万元。在小金 县 * 个片区(美兴片区、汗牛片区、两河片区、达维片区) 选取 * 家具有地膜销售资质,并且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农 膜销售点集中销售加厚地膜。根据 * 个片区农膜销售点销售 量到我局集中拨付资金,补助方式为每购置地膜公斤补贴 *.* 元(* 万亩*** 公斤/亩**.* 元/公斤=** 万元)。
(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及宣传培训,计划资金 ** 万元。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辖区内村组开展废弃地膜回收和 加厚地膜使用宣传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对废弃地膜回收产生 的人工、机具、燃油和培训宣传等费用集中报账(** 个乡镇 ** 万元/乡镇=** 万元)。
八、时间安排
*.**** 年 ** 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报州农业农村局审批;
*.**** 年 * 月底前完成阶段性地膜回收和加厚地膜补足 工作,资金支付比例达 **%以上
*.**** 年 * 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绩效自 评报告,统一报送至州农业农村局。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分管副县长亲自抓,农业部门、生态环境局、 财政局和各乡镇配合的使用回收机制,农业部门负责方案编 制、加厚农膜推广使用技术指导和回收体系建设,生态环境 局负责解决乡镇、村临时集中堆放点,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 各乡镇负责加厚农膜使用推广和废弃农膜回收宣传工作。
(二)资金管理
要严格按照现行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不得 套取、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抓好补助资金落实,按要求报 送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监督管理
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季通报制度,强化项目进度 跟踪,及时上报任务、资金执行进度,项目完成后,省州农 业部门抽查验收。
十、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该项目通过间接补贴方式,能够间接减少农户购买农资 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济纯收入。
(二)社会效益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建设,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风险,进一步促进全县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 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种植企业、服务组织与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宣传培训, 推进地膜回收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 有重大意义。(三)生态效益
科学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充分发挥增温保墒功能,保障 农业稳定生产,加强地膜回收利用与减量替代,有效保护和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土壤综合生产力。通过推广应 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 用补贴与体系建设,基本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 的问题,有力推进“ 白色污染"防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