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 守护耕地 “生命线”,端稳粮食 “金饭碗”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根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在。斗门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斗门区现状耕地面积*.****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近七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自然资源部门的统筹部署下,近期,斗门区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从有序优化耕地布局、全面推行田长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等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为斗门区构建“预防及时、监管严格、整改高效、保护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提供支撑。  优化耕地布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摸清耕地底数,稳固总量平衡。对辖区内不利于长期稳定利用的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进一步核查摸底,建立完备数据库,精准掌握每块耕地的现状,并根据需优化调整的轻重缓急程度逐图斑排序和落图,制定当年度耕地进出平衡计划,确保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有序优化布局,化解“碎片化”难题。有序优化耕地布局,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建设,逐步提升耕地保护科学性。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安排,衔接《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优先从耕地保护集聚区中选择自身规模较大或整治后可与周边现状耕地相连形成集中连片耕地的地块分年度实施耕地恢复。计划至****年,全区新增集中连片耕地****亩。推行田长制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三)构建工作体系,压实巡田责任。建立区、镇、村田长和网格田长“*+*”组织体系和负责体系,全区已设立县级田长*名,镇级田长**名,村级田长***名,网格田长***名,划定巡查网格***个。在村委会、村内交通要道旁、主要田块周边设立**个村级田长制公示牌,明确田长责任区域、保护任务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现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责任到人、划分到田、监管到位。图片附件  斗门区将进一步压实田长巡田责任,建立区级田长制考核机制,完善奖惩措施,定期对辖区内上级下发的耕地流出线索处置情况与常态化监测图斑中耕地流出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督促各级田长进一步落实巡田责任。  (四)加大宣传培训,提升工作效能。继续邀请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的专家,针对基层田长专项开展田长制巡田 APP平台应用的专业培训。发放《珠海市田长应知应会手册》,确保每位田长人手一册,提升田长制工作的业务水平与履职效能。图片附件图片附件图片附件图片附件图片附件图片附件  强化用途管控,保障粮食稳定生产  (五)制定种植指引,明确耕种规范。制定耕地种植指引,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能种植的作物种类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同时通过广泛宣传,确保农民对耕地用途要求的知晓率达到较高水平,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耕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六)规范 “三资” 平台,严管土地流转。进一步优化“三资”平台监管制度,增加对耕地发包、转包的管控要求,并制定发包、转包合同模板。要求每一块耕地的发包都必须经过“三资”平台,明确土地发包后必须按耕地用途种植。全面排查和整改 “三资” 平台存量发包合同,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杜绝耕地流转乱象,保障耕地用途稳定。  严控耕地流出,捍卫耕地保护底线  (七)加强规划管控,减少项目占用。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在项目规划源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进行严格审查和管控,实现耕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八)严格依法查处,严控耕地流出。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对于上级下发的耕地流出线索图斑,或各级田长上报的问题图斑,迅速核查研判,以零容忍态度遏制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 趋势。健全考核机制,提高工作执行力  (九)落实约谈提醒,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严格的约谈提醒制度。对于巡田工作不力、耕地流出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约谈,严肃督促其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  (十)开展逐级考核,实施奖惩分明。参照市对区考核标准和内容,区级每年对各镇(街道)开展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各镇(街道)结合区级考核要求,对辖区各村(居)开展考核,并与村(居)干部年终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