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家庭和睦同进步?志愿捐献传大爱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家庭和睦同进步 志愿捐献传大爱
记全国最美家庭腾玉龙、王淑华家庭
生活在铁力市的腾******哈尔滨客运段一名乘务人员,儿子腾君******做维护工程师。他们全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宣传并带动大量的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善举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获得“龙江好人”“最美伊春人”“最美铁力人”“最美抗疫逆行者”“志愿者风尚引领奖”“黑龙江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夫妻二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照顾,同甘共苦,这个小家虽然不富裕,但也过得幸福温暖。腾玉龙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但只要有时间在家,总是抢着做家务活,好让妻子轻松点。腾玉龙患有股骨头坏死,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疼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只能依靠吃止痛片入睡。每次上下班妻子都会跟着他一起去车站,扶着他上下车,天气好的时候,还会骑着三轮车载着他去火车站,让他尽量少走些路。妻子听说增加腿部的血液流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只要他在家,妻子都会给他打热水泡脚,然后用酒精给他搓腿。疫情刚爆发时,腾玉龙主动递交“请战书”,奔向抗疫第一线,就是在这次支援中,繁重的工作使得他本已坏死的股骨头完全塌陷,抗疫工作结束回来后,右腿比左腿短了整整**厘米,几乎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他没退缩,依然咬紧牙关坚守在第一线。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是王淑华骨子里自带的观念,在相濡以沫这几十年中,她对待公婆一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婆婆得知自己患了重病,整天以泪洗面,情绪很不稳定,拒绝治疗。王淑华耐心地劝导婆婆,跟她聊天,让婆婆思想放松,接受治疗。婆婆得知看病费用很高,而且需要手术,还是不愿意住院,她就像哄小孩一样,哀求婆婆早点儿手术。在她的坚持下,婆婆的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很好。出院后,婆婆由西医改为中医治疗,王淑华天天给她熬制中药,在锅台前一蹲就是*个多小时,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婆婆的饮食,晚上帮她擦洗身子。因为婆婆重病,照顾瘫痪公公的重任也落在了王淑华的肩上。在****年洪涝灾害中,她背着公公拽着婆婆往山上转移,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摔了好几个跟头,刚到山上,水坝就被洪水冲开了,后来,婆婆每次跟别人聊天时都说:“多亏了儿媳妇我才能活到今天,我真有福气,遇上这么个好媳妇!”
腾玉龙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疗养时,看到医院一名**多岁的女子因患白血病的女儿没有合适骨髓配型而跳楼轻生,被深深震撼,萌生了捐献骨髓、眼角膜的想法。起初,妻子和孩子是反对的,经过他的科普,一家人达成共识。****年,他们一家三口来到黑龙江省眼库申请捐献遗体器官,随后,又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黑龙江省管理中心申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且成为中华骨髓库和遗体眼角膜捐献的宣传员。在腾玉龙家庭的影响下,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次带领**多人去签协议,到现在一共带动了多少人,他已记不清了。在夫妻俩积极宣传和直接影响下,有数百人成为中华骨髓库和遗体眼角膜捐献的志愿者,受腾玉龙事迹影响而投身公益事业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一家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弘扬新风,成为家庭文明风尚的典范,是社会公益道路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