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建战略支点 筑生态高地”大家谈(13)| 安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迟沁:勇立生态潮头 共筑绿色长城 以创新性举措打造生态新高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农历新春后首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作出重点实施美丽湖北等七大战略,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等七个能力的重大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提出,锚定武汉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凝聚思想共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建设美丽湖北,提升生态承载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主题学习活动,面向局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党外干部、工青妇组织成员、业务骨干、先进个人征集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现开辟“建战略支点、筑生态高地”专栏刊发系列文章,为建设美丽湖北、提升生态承载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贡献智慧力量。勇立生态潮头 共筑绿色长城以创新性举措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武汉市生态环境安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迟沁在乙巳蛇年“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王忠林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提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等七大战略。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湖北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赋予了全新使命与重大责任。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当先锋、打头阵,锚定武汉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助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为环境安全的“主力军”,我们将坚决贯彻有关决策部署,知重负重、知责担责,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为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筑牢安全底线。图片附件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建引领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党建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红色引擎”。服务战略支点建设,以党建赋能业务提质增效正是应有之义。我们将深化“党建引领生态同行”联学联建机制,稳步推进与省属核与辐射、固体废物等技术部门的战略合作计划,加快与生态环境部有关单位、重点高校等头部机构签订战略协议,探索“政产学研”联合创新路径,在生态环境安全领域寻求突破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实施 "红色细胞工程",创建“生态环境安全守护先锋”党建子品牌,在辐射环境安全、危废环境安全和处理群众诉求领域打造“江城核先锋”“危废巾帼先锋”“环保吹哨先锋”三大“党员先锋岗”。建立"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带头人。采用“联合申报国家科技项目”“技术力量交换培养”“成果转化应用”等模式,在地方标准出台、新污染物治理、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境应急与风险控制等领域凝聚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生态境安全技术支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二、创新驱动强支撑,锻造环境安全硬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科技创新同样是推动环境安全工作迈向新高度的核心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环境安全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更是提升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将深化智慧赋能,针对工作中重点、难点和痛点,秉持“工作开展到哪里,数智化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实现生态环境安全工作的数智化进阶。按照“智慧核盾”的理念,探索建立“北斗定位+视频监控”的双重防控机制,对全市在用放射源进行全时段监控、动态化跟踪和及时预警。借助AI大模型,实现精准检索和关键要素信息快速识别,辅助决策管理与突发辐射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破解风险问题识别和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的难题。按照“云端危废”的理念,技术助力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结合“无废集团”“无废园区”建设试点,探索固废共享云仓建设,实现小型企业危废数字化管理,构建危废产生、贮存、收集、转移、利用处置一体化监管模式。持续深化“一张图”“一张表”“第一时间”等预警、统计分析功能,利用“数智化”提升危废规范化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预测危险废物产生趋势、区域分布及处置需求,优化危废处置能力配置。按照“环保哨兵”的理念,运用大数据算法,深度剖析投诉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实现群众诉求数据的 AI 自动标签化与诉求清单化,精准提炼出污染特征及其关联性,实现智能督办、AI 审核、热点诉求的自动跟踪以及案件特征的多维分析,开发群众诉求“热力图”,实现问题的事前预判预警和事后精准分析,全面提升处理群众诉求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三、强基固本提效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构建 "三位一体" 防控体系,打造“典范基地”,联合省市技术力量,突出武汉特色,创建全省首个集“科普宣传、物资储备、实景演练”于一体的辐射应急基地,推行“模拟场景+真源体验”模式,淬炼市区两级监管队伍应急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赢。贡献“武汉智慧”,谋划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研究,实现高水平技术支撑“车谷加速度”,领先发布危废“两新”标准《武汉市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规范》,首创在标准中实现危废贮存的污染控制和风险防控“双融合”。构建危废“一图两域三清单四类型”,靶向施策,实现危废分级分类环境管理提质增效。完成《科研院所使用非密封物质的辐射安全防护要求》《废旧Ⅳ、Ⅴ放射源及低放射性物品包装规范》两项国家级、省级标准申报,推动武汉市辐射安全防护研究水平从 “跟跑者” 向“领跑者”转变。推动“赋能共进”,以“辐射、危废、群众诉求”为三大抓手,进行“手把手”现场帮扶和“面对面”集中培训,提高企业规范环境管理的整体水平,增强基层分局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借助专家“智力”支持,引入社会力量和专业监测队伍,构建“政企协同、平战结合”的应急处置体系,实现应急设备、技术和人员的高效共享,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锚定“建战略支点、筑生态高地”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