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共和国不会忘记·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一枚证章,闪耀工合精神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人发起组织的工业合作社运动,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年,由路易·艾黎和宋庆龄、斯诺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为支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年是路易·艾黎诞辰***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回信时强调,要传承发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  这枚证章是****年东南工合龙南造船合作社社员的铜质证章,由社员廖文澜的儿子廖光尧捐赠。该证章呈圆形,最外围上方印有“龙南县造船合作社保证责任证章”的字样,中间是三角形的“工合”标记,意即“一起干”。记者肖靓 通讯员赖胜烽 摄在龙南市城市社区下西门赖屋祠堂——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旧址珍藏着一枚当年的工合证章。“这枚证章是****年东南工合龙南造船合作社社员的铜制证章,是由社员廖文澜的儿子廖光尧捐赠的。”近日,龙南市城市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刘奇告诉记者。该证章呈圆形,最外围上方印有“龙南县造船合作社保证责任证章”的字样,中间是三角形的“工合”标记,意即“一起干”。虽历经岁月变迁,证章保存较为完好,只有一小块的漆色脱落。透过这枚小小的证章,当年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带领失业工人和难民“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年*月,东南工合在赣州西津路中华圣公会正式成立,路易·艾黎兼任东南工合办事处第一任主任。东南工合管辖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省**个县级工合事务所。赣南设工合事务所或指导站的有赣县、龙南、于都、兴国、瑞金、宁都、会昌、南康、上犹、大余**个县,有***多个工业生产合作社,近****名社员。当年春,龙南县城有一家私营成星号印刷店因资金周转困难,资方意欲停业,解雇工人。印刷工人潘家祥面临失业的危境,想到了听人说赣州有个工合组织,便同几位工友一商议,决定去赣州找东南工合贷款,请求扶植一下印刷厂。东南工合接待了他们,告知按照章程,贷款对象是工业合作社,不贷给私营企业。潘家祥等人回县后,便与资方协商改组。****年*月**日,龙南印刷工业合作社成立,选举产生了理事、监事,印刷工人潘家祥当选为理事会主任。印刷业合作社成立后,在龙南产生极大影响。接着,鞋帽业、服装业、食品业、纺织业、烟丝业、造纸业、造船业及文化日用品等行业劳资双方,都纷纷要求改变经营体制,成立行业合作社,以保障行业经济的发展。****年**月,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正式成立。该指导站利用各种方式同广大工人群众接触,了解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工人的生活状况和要求,先后组建了**个行业工业合作社,共有社员***人,股金计有法币****元,贷款已达法币*****元。“工合组织把抗日救国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在经济上发展生产,增强抗战的经济力量外,还要对广大工人群众进行爱国、爱社、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使社员树立为抗战而努力生产、民主办社思想。当时,各合作社的活动很活跃,演戏、唱歌、宣传、学习,热闹非凡,抗战救国的气氛异常浓厚。”龙南市史志研究室主任廖振房说。****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向全体社员和城乡居民散发了一份《纪念“五一”劳动节告工合社员及各界同胞书》,号召社员“努力增加生产,充实抗战实力,支援长期抗战”。****年*月底,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指导员谢平波回广东和平老家过春节,并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平党组织为揭露“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真面目,印发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传单,交给谢平波回龙南后宣传散发。春节后,谢平波返回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将带来的传单秘密张贴和邮寄给县内各机关团体。因所带传单份数少,不够分发,谢平波就自己刻印扩大散发。他还利用春节期间走访朋友同事的机会,宣传“皖南事变”真相。一时间,“皖南事变”真相在龙南城乡流传,成为广大群众、各阶层人士议论的话题,激起了正直、进步人士对共产党、新四军的同情和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愤恨。“工合是一个群众性民主经济组织,建立了新的劳资关系,摆脱了贪污舞弊裙带关系的弊病,因而在一个时期里相对地免受官僚政治的控制,就是因为有这一历史偶然出现的情况,工合组织很快就成为反动分子扼杀的对象。”龙南市史志研究室主任廖振房说。****年,工合赣闽粤办事处被迫撤销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从此,工合这一群众性民主经济组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下,无奈退出龙南的历史舞台。“我父亲在解放前一直从事造船工作。小时候我就见过这枚证章,它一直存放在我父亲的抽屉里。****年,父亲过世后,这枚证章就由我保管了。”今年**岁的廖光尧说。****年**月的一天晚上,听社区干部说要在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旧址布展,老人很激动,当晚便把证章找出来,第二天就把证章交给了社区干部。“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工合的历史,让工合精神发扬光大。”廖光尧表示。“快快团结起来,参加工合运动。参加生产,利国利己,幸福就在前方……”慷慨激昂的《东南工合歌》在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旧址响起。如今硝烟散尽,一代人已走远,当年书写在大门口的对联——“合作为求存唯一原则,工业乃救国不二法门”,有些字也已经风化看不清了,但历经战火淬炼的“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并将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无穷的动力。(记者廖福玲 通讯员李林烜)  附件:专题已归档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