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燕窝镇姚湖村:农村厕改显民生 新型模式解难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以前生活用水、粪便等直接排入沟渠,生活垃圾随意抛洒,致使沟渠异味刺鼻,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蚊蝇聚集,这次政府、村里搞“吊脚楼”厕所改造,很实用,干净又卫生”,燕窝镇姚湖村村民刘大爷开心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赞叹着生活的美好。厕所虽小,体现文明,牵动民生,折射发展。在燕窝镇姚湖村,“吊脚楼”主要集中在“野猫街”,依渠而建、悬空而立,居住村民涵盖五个组,共有**户,全长约****米,沿线配有卫生院、餐馆、五金店、便利店等场所,热闹且复杂。但其特殊的建筑结构给生态环保带来不小的影响。为改变这种现状,燕窝镇党委、政府坚定推动“吊脚楼”改厕工作,多次调研,精心部署,动态协调。抢抓雨季、汛期来临之前有效施工时间,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吊脚楼”厕改工作。既保留传统风貌,又显著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宣传动员,激发改厕动力。为消除村民“吊脚楼”改厕顾虑,姚湖村积极运用电子屏、村村响、微信群、现场会、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答疑解惑等各种平台和形式,广泛宣传户厕改造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改厕标准,让村民对“吊脚楼”改厕工作有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让村民思想观念由“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形成“自愿改厕、自觉管护”的良好氛围。党建引领,凝聚改厕合力。镇党委、政府将“吊脚楼”改厕列为年度重点工程,通过成立由党委牵头、部门负责、村组主责的改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让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包组包户,确保“吊脚楼”改厕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吊脚楼”住户家中倾听需求,以“一户一档”精准摸排,以打造示范户形成“一户带一片”的辐射效应,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在党建引领下,全村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因地制宜,破解改厕难题。针对“吊脚楼”空间受限、结构特殊等特点,多次邀请市改厕办、水利设计院、施工方、监理方等专业团队实地踏勘,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每户的地理位置、结构特点,兼顾环保与实用,对应采用“大三格+人工湿地”“单户地上净化槽”“两户地上净化槽”“三户地上净化槽”等模式,并合理选择终端安装地址,形成“一户一策”,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改一户、成一户”。动态监管,巩固改厕成果。为确保“吊脚楼”改厕工作取得实效,坚持推进以建带管体系,明确专职村组干部责任,一方面当好协调员,配合施工方,调解施工现场矛盾,因地制宜的收集村民建改需求,协调施工方式;另一方面当好监督员,对施工现场全过程实时监督,对出现“不正确”“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联系监理方,分析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将改厕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责任,引导村民自觉爱护改厕设施,定期清理维护,巩固改厕工作成果。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折射大文明,小环境体现大格局。下一步,燕窝镇将以此为样板,加强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公益性岗位的积极作用,以“厕所革命”撬动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