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历史名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  永丰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于北宋至元年(****年)建县,九百多年来,其秀丽的山水和纯朴的民风,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天文学家曾民瞻,元朝文学家刘鹗,明朝状元曾棨、罗伦,兵部尚书聂豹,明朝外交正史郭汝霖,清朝状元刘绎,解放军上将郭林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贤人志士,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县志记载,永丰有进士***人,状元*人,将军*人。   欧阳修(****——****)北宋吉州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四岁而孤,因其父为官清廉,所以其父去世后,家贫如洗,到入学年龄也无法进私塾读书,母亲郑氏便成了他的启蒙教师。没钱买纸笔墨砚,郑氏就以荻枝当笔,沙盘当纸,教他认字、写字,这就是“画荻教子”故事的由来。他十岁时,从邻居家借书抄读。他天资敏悟,过目不忘,所作诗赋之佳,名播乡里。北宋天圣六年(****)二十二岁的欧阳修,携带自写的诗文到达武汉,拜见翰林院学士胥偃。胥偃阅读后,连声夸奖:“你一定会名扬天下!”并将他留置门下,启迪诱导,指点学业。七年(****)春,欧阳修就试国子监,一举夺魁,被补为广文馆生。同年秋,他参加国子监解试,再获第一,成为解元。八年(****)正月,他参加礼部试,又夺第一,荣中“省元”。同年三月,他参加殿试,夺进士甲科第十四名,被授西京留守推官。从此,欧阳修步入仕途。由于他个性刚直,不屈权贵,仕途颇为曲折,一生三起三落。景祐三年(****),开封知府范仲淹向仁宗皇帝建议改革吏治等而触怒了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欧阳修为了替他伸张正义,斥骂谏官高若纳“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才被召回京,官复馆阁校勘职务。庆历三年(****),仁宗颁布范仲淹的十项改革措施,称“庆历新政”。同时任命大力支持改革的欧阳修等人为谏官。保守派却诋毁范仲淹等改革人士为“朋党”。欧阳修作《朋党论》予以驳斥。仁宗读后深有感触,升欧阳修任知制诰(代皇帝拟写文稿)。后来,庆历新政失败,加上遭小人陷害,于庆历五年(****)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后转知扬州(今属江苏省)、颍州(今属安徽省阜阳),至和元年(****)才调回京城,任翰林学士。嘉祐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治平四年(****)辞参知政事,转刑部尚书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后知青州(今山东益都)、蔡州(今河南汝南)。熙宁四年(****)以观人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熙宁五年(****)欧阳修在颍州住宅逝世。熙宁八年(****)欧阳修葬于河南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河南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  欧阳修是宋代政治家的杰出代表。他从政四十一年,为消除北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种种弊端而奋斗一生。他不避危难,积极参与“庆历新政”,坚决反对因循守旧。他为政力主宽简,不务虚名。他高风亮节,力矫社会陋习,培育士林新风,开创宋人重人格厚人品的时代精神。  欧阳修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宋代散文五大家苏洵、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他既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又不忽视其艺术价值;既力矫轻靡浮艳的“西昆体”,又痛抑艰涩怪僻的“太学体”。他上承唐势,下启宋风,发动和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开创宋代平易流畅的文风。他的散文、诗词、赋、文学评论等,均突破传统的束缚,开辟了一条文学创作的新大道,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中国的二十四史,他一人名占两史(《新唐书》与宋祁合编),独撰《新五代史》,这在史学领域极为罕见。  此外,他使经学研究摆脱名物训诂的轨道,转入讲求义理的方向。他的《集古录跋尾》开创了古代金石考古学。他参编的《崇文总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总书目。他编撰的《欧阳氏谱图》,创制宋以后记载世系传承的谱图法,促进了我国谱牒的繁荣发展。  “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这是宋神宗对他的政绩、诗文和人品的高度评价。   董德元(****年—****年),字体仁,宋永丰流坑(今乐安县流坑)人,恩榜状元,官至副相.绍兴十八年(****年)参加殿试,由高宗钦点为恩榜状元.当年,永丰县令吴南老为其建状元楼于县学左侧以示庆贺;同年进士朱熹题写"状元楼"三字匾.董德元历任承仕郎、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绍兴二十五年(****年)十二月,董德元因系秦桧党羽,被罢去要职,从任副相到罢相仅四个月。至隆兴二年(****年)正月,才许以左中大夫、提举太平兴国宫复端明殿学士致仕,二月,赠左正奉大夫。董德元被罢归后,遂寓居吉州城中。  曾民瞻(生卒年不详),字南仲,永丰睦陂(今永丰县坑田乡)人。北宋天文学家。其创新的晷漏制造方法,在《南宋书》《永丰县志》和《吉安府志》中有记载。晷漏虽不是他的发明,但他对计时仪器的改进,使它更为精密,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著有《晷漏》等书。  刘鹗(****年—****年)字楚奇,吉安永丰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年七十五岁。皇庆间,因荐授扬州学录。累迁翰林修撰。红巾贼起,擢江州总管,寇不敢犯。升广东副使,守韶州。后分兵讨洞獠,赣寇数万猝至,城陷被执,不屈死。鹗文体高秀清遒,学者称浮云先生。著有惟实集八卷,外集二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曾棨(****年—****年)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才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是年成祖令解缙从进士中挑选优秀俊敏者**人为庶吉士,进文渊阁深造,被列为第一人。成祖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还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修撰。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宣德七年病逝,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体魄魁硕,爱饮酒,人称“酒状元”。病危将绝时仍呼酒痛饮。  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所作诗文甚多,万历年间,永丰知县吴期照加以选录,为《西墅集》**卷,存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另有《巢睫集》*卷传世。杨士奇称其诗文: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锦绣灿然,可玩可悦。赋咏之体,必律唐人。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然行文过速,缺乏琢磨。《四库提要》以为“集中一题百首,往往才气用事,而按切肌理,不耐推敲,是亦速成之过也。”此与其洒脱、豪爽之特性有关。  罗伦(****年—****年)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钻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学术上笃守宋儒为学之途径,重修身持己,尤以经学为务。为文有刚毅之气,诗作磊落不凡,著有《一峰集》等。  聂豹(****年-****年),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县人,为王守仁心学正统传人。正德十二年(****年)进士,授华亭县令,升御史,历官苏州、平阳知府。擢陕西副使。嘉靖二十九年(****年)进兵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嘉靖三十一年任兵部尚书,上疏议防秋事宜,又请筑京师外城,均被采纳,加太子少保,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嘉靖三十二年十月,京师外城完工,进太子少保。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上疏反对增设巡视福建大臣和开放沿海互市,世宗大怒,于二月二十九日勒其罢官闲住。嘉靖四十二年逝世,年七十七。隆庆初赠少保,谥贞襄。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阳明为师,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有《困辨录》《双江集》等。  何心隐(****年—****年),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早年放弃科举,致力社会改革,曾被捕入狱。与徐阶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道士(泰州学派同门弟子)假借“奸臣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后在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张居正再遭通缉。万历七年(****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他认为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心即是理。曾在家乡江西永丰试行过一套乌托邦,构萃和堂以合族,身理一族之政,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  宋仪望(约****年前后在世)字望之,吉安永丰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前后在世。嘉靖二十六年(****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惠政颇著。征拜御史,陈时务十二策。因劾胡宗、阮鹗忤严嵩,贬夷陵州判。嵩败,擢陵州兵备佥事。万历中累官至大理寺卿。又因忤张居正被劾归。仪望少师聂豹,故其学以王守仁为宗。其文本名《华阳馆集》,其诗别名《河东集》后合为一编,总名之为《华阳馆文集》凡十七卷,和续集二卷,《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郭汝霖(****年—****年)(一作世霖),字时望,号一厓,江西永丰人。明朝册封使。嘉靖三十二年(****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上平倭十事。奉使封琉球王,馈金不受。出使琉球册封后于****年完成的述职报告《琉球奉使录》。官至南太常卿。汝霖著有《石泉山房集》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傅以渐(****年—****年)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清第一位状元、一代名相。作为清代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康熙的老师,一直为清世祖顺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是清初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明万历**年,傅以渐生于山东省聊城。幼时聪明过人,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记经史。他少时虽家庭贫穷,但勤学不辍,终成大器。清顺治傅以渐以进士及第之第一(即状元),首夺大魁。他先后任宏文院修纂,国史院侍讲,授秘书院大学士等,****年冬,皇太后违和群臣,惶惧内阁,奏疏颇多,不两月,奏章积八百余。顺治甚喜。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群僚中,傅以渐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他曾扈从顺治出行,在骑驴归帐时被顺治看见,因作为画幅,题“状元归去驴如飞”句。此画为傅氏后人藏于其聊城故居“御画楼”,画苑传为佳话。  刘绎(****年-****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著《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  段起凤(****年—****年),原名段月泉,潭头乡石陂丝茅坪村人,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自幼习武,因生活所迫,逃往福建参加封建帮会“三点会”充头人。不久带领二三十人返回故乡,在兴国东村蜈蚣山一带劫富济贫,后又占山为王,在兴国、永丰、吉安三县边界活动。****年秋,共产党人赖经邦潜回家乡东固,在乡间聚集革命力量,秘密组织中共东龙支部。段起凤带着队伍来到东固,参加了东龙游击队,任副队长。****年**月**日,赖经邦、段起凤率领游击队发动了东固暴动。暴动成功后,与永(丰)吉(水)游击队联合,创建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年底,经赖经邦介绍,段起凤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月初,在兴国县莲塘坪墟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凤任团长,金万邦任政委。****年**月以后,他先后担任东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年*月,根据党中央命令,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统一领导机关———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主席,朱德、段起凤等**人为委员。****年**月,红一方面军打下吉安,段起凤任赣西南办事处主任。****年冬,中央苏区“富田事变”发生后,赣西南肃反运动严重扩大化。****年*月*日,错杀于公略县(今吉水县水南乡),年仅**岁。****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党中央为段起凤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袁佐龙(****年—****年),永丰县龙云乡白塘州村人。永丰县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之一。  ****年入吉安阳明中学。****年暑假与宋大勋等人在永丰创办“恩江学会”,宣传马列主义。****年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年任团吉安特支第三小组组长,****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月受中共吉安特别支部的委派,到上海大学学习。**月,北伐军攻占南昌后,担任峡江、吉水、永丰、吉安等县特派员。**月任永丰县总工会委员长和中共永丰支部书记。****年后,从事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年*月,领导了永丰县藤田、石马的农民暴动。*月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政治部主任。****年调任东固区委书记。****年初,在永丰上固主持赣西南党训班,曾任江西工农红军学校政治教官,赣西南办事处秘书长兼机关党团书记。****年**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年,党的七大上追认为烈士。解放后,永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家乡龙云乡改名为佐龙乡。  宋大勋(****-****),字宁人,永丰县恩江镇花园村人,永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吉安早期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  ****年五四运动爆发,县城各校几百名学生举行游行活动,宋大勋带领同学参加讲演,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年,宋大勋在吉安省立第七师范读书时,在共产党人郭化非、刘企勋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寻求拯救中国之道路。****年初,宋大勋与袁佐龙等人创办了《吉光》等进步刊物和“永丰青年书报社”(又名“永丰图书集览部”),建立了“学联”“青联”等进步组织。****年*月,宋大勋由南昌团地委曾宏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吉安临时团支部负责人。*月,临时团支部改为特支,宋大勋任吉安特支书记。“五份”运动爆发,宋大勋为支援上海工人运动,组织演讲队到学校、工厂、农村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筹集捐款****余元,救济上海工人死难者家属。*月,宋大勋回永丰秘密创办“恩江学会”并亲自主持发表“恩江学会”的“宣言”和“章程”,提出“恩江学会”的宗旨是“养成团体生活,拥护群众利益,介绍新潮,改造社会”。“恩江学会”成立执行委员会,执委会设常委*人,由宋大勋担任。**月,宋大勋率领吉安教育界参观团到江浙一带进行社会考察。归来时,由于长途跋涉,气候骤变,到新干后突染重疾,急救无效,于**月**日在新干逝世,年仅**岁。  黄欧东(****年—****年),又名黄次洲,佐龙乡野溪村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就读于吉安省立第六中学,后转入南昌农业专门学校。****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和上海五卅运动。****年回乡任中共永丰支部书记,领导家乡建立中共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三军第八师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年**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担任抗日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红军步兵学校(教导师)第三团政治委员。****年冬调任中共陇东特委秘书长、副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仍任中共陇东特委副书记。****年冬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年冬起,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太行军区晋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政治委员。参加了太行军区抗日反“扫荡”作战。曾任八路军前方总部政治部考察二团团长。****年调回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并兼任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曾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嫩江省、黑龙江省建设厅厅长,辽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辽北省委委员,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兼沈阳市市长,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兼辽宁省省长,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辽宁省政协第一届主席、第四届主席。****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为特邀代表,辞去中顾委委员职务。****年**月**日在沈阳病逝。  周兴(****年—****年),原名刘旧邦,后改名周兴,坑田镇罗珠村人。原中共中央委员、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在他**年的革命生涯中,有**年从事专职保卫工作的经历。毛泽东对周兴的评价很高,****年他对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以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年他又在七千人大会上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年*月周兴接任西北政治保卫局局长后,一直担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长、兼任保安部队副司令员,长达**年,跨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由于保安处占据了延安古城的“半壁江山”,所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戏称周兴为“周半城”。  ****年,周兴在宋大勋、袁佐龙等进步青年的影响下加入“恩江学会”。****年底,经袁佐龙、黄欧东介绍,周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经袁佐龙介绍,编入朱德教导团第三营,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起义军撤离南昌后,受党组织委派秘密回到永丰、吉水组建农民游击队,任中共吉水折桂区委委员。****年**月*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周兴先后任肃反委员会秘书长、侦察部长、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等职。为了工作方便,他改名周兴,以后就一直沿用此名。****年**月,周兴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副局长、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红军干部特派员等职。红军到达陕北后,周兴先后担任西北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长、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处长、延安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央西北局社会部部长等职。****年*月,周兴调离延安随军南下,*月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月,他又随刘邓大军进军西南,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同时兼任中共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政法委副主任、最高检察署检察长、西南公安军政委等职。****年秋,周兴调到北京工作,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参与了我国第一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起草的组织工作。****年**月,周兴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山东省军区政委。同年**月,周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后,周兴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长、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政委、书记等职。他是党的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年**月*日在北京逝世。  金如柏(****年—****年),又名金松青,恩江镇大园金家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部队政治委员。****年*月参加红军,同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如柏先后任红三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如柏任八路军***师***旅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金如柏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长、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副政委,昆明军区第二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治委员、炮兵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年*月**日在北京逝世。  汤光恢(****年—****年),恩江镇汤家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江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年,汤光恢高小毕业留校任初级班教师,其间,积极参加宋大勋、袁佐龙组织的“恩江学会”等革命活动,****年**月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曾任城区地下苏维埃交通部长。****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历任宣传员、干事、队长、政治指导员、红一军二师五团警卫连指导员,参加了第一次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汤光恢任红一军直属总队书记、侦察大队政委、巡视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法处(又称锄奸部)副处长、处长、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期间,历任第三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二十一军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汤光恢先后担任胶东军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年*月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及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月*日病逝南昌。  刘辉山(****年—****年),三坊乡宗溪太平企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北京卫戍区原副司令。****年,刘辉山弃学从戎投身革命开始参加农民协会,后参加潭头游击队,参与创建东固革命根据地。****年冬,任白沙区自卫大队副大队长。****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年*月由肖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政保团副班长、红一军团直属工兵连排长、政治部政卫连副连长。长征途中,先后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警卫排长、军团直属警卫连副连长。到达陕北后,在抗大和中央特区工作委员会学习,历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教员、中队长,中央警卫团参谋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刘辉山出任中央警卫团第四任团长。全国解放后,刘辉山担任中央公安纵队二师师长、公安警卫师师长、中央警卫师师长、公安部八局副局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副兵团级)等职。****年刘辉山赴朝,任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保卫处处长,参加了板门店和平谈判会议的警卫和志愿军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月刘辉山因病离职休养。****年*月**日,在北京逝世。  肖学林(****年—****年),学名肖桂馨,恩江镇营前篡口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总参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总兵站部会计,文书科科长,红军总部队列科科长。参加了长征。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二团政治委员,支队司令部科长。****年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政治部代主任,副主任。****年起任新四军第二师特务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兼十三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某军副政治委员,吴淞要塞区政治委员。****年任武装力量监察部海军监察部部长。****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年**月任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获二级八一章、二级独立自由章、一级解放勋章。****年*月*日在北京逝世。  张华(****年—****年),沙溪镇周家排村人。原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年,**岁的张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共永丰县委书记、永丰县儿童局局长。****年第一次反“围剿”在龙冈打响,张华带领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协助红军抓俘虏、收缴战利品,由于表现突出,后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年*月担任彭德怀的警卫员、政治侦察员及参谋。抗日战争时期,张华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不久,升为第三十军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张华先后担任冀晋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补训兵团第二旅政委、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张华先后任海军航空学校副政委、海军青岛基地防空司令部政委、北海舰队政治部副政委、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年晋升为少将。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及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月*日,张华病逝于青岛。  郭林祥(****年—****年)江西永丰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新时期军队纪检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开国少将。****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年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年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委、华北军区军副政委;****年后,历任川北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成都军区、总后勤部、新疆军区、南京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纪委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纪委常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传芳(****年—****年),曾用名张平,石马镇阳固山村人。原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年,曾传芳在共产党员严玉如等人的指引下参加革命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科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陇东特委青委会主任,****年**月赴苏联莫斯科养病、学习。****年*月回国,途经新疆时留在迪化八路军办事处。****年*月,新疆国民党军阀盛世才出卖革命,曾传芳和马明方共产党人被软禁。****年*月,经中共中央营救,曾传芳等集体出狱。解放战争时期曾传芳先后任山东渤海军区第一分区津南支队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十一师十八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年曾传芳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十五师政治委员。****年授予大校军衔,****年*月任华东军区第二十七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年*月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曾传芳调到上海警备区,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年*月晋升为少将。****年离职休养,****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享受正军级待遇,****年*月*日病逝于上海。  吴法宪(****-****),又名吴文玉,君埠乡铁元大安村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中将军衔。****年吴法宪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儿童团长,带领儿童团支援红军反第一次“围剿”。随后吴法宪参加了红军并经历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广昌独立师十团青年干事、红军二十二军**师青年科长、红一军团二师警通连指导员。长征开始时,吴法宪任红一军团第一师青年干事。遵义会议后,历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一师三团总支书记、红军一军团二师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吴法宪历任***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八路军苏鲁支队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吴法宪历任辽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第十四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广西军管会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吴法宪历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长、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年授予中将军衔。吴法宪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办事组副组长。“文化大革命”中,吴法宪参加了林彪集团,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和判刑。****年**月**日,吴法宪病逝于济南,其骨灰安葬在家乡—君埠乡炉下村。  周涌(****年—****年),曾用名苏九仔,七都乡车头城上村人。原总参通信兵副主任、少将军衔。****年**月由表兄陈兆鲲(永丰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红军先后三次占领永丰县城,*月周涌参加了红军,历任永丰红色警卫营(后称独立营),二连通讯员、班长。****年*月由共青团员直接转为共产党员。****年,周涌在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学习保密和无线电业务,之后,任红一军团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六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三十二军电台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涌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电台区队长和教导第一旅电台区队长兼分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兼通讯营营长、电台副大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周涌历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电台中队长,安东军区参谋处处长,辽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周涌先后任辽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参谋长、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顾问,****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革命荣誉章。****年**月*日,周涌因病在北京逝世。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