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丨自贡:让气象密码沉入泥土飞向蓝天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当数字时代的季风拂过千年盐都,四川自贡正上演着一场气象赋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近日,“‘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自贡,在大安区再生稻试验基地的稻田里,见证气象数据与再生稻生长曲线精密耦合;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双创中心的跑道上,领略多要素垂直观测系统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这座老工业城市通过打造“智慧气象+”,让风云变幻的天气密码沉入泥土、飞向蓝天,转化为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沉入泥土:解锁再生稻生长密码无人机腾空而起,屏幕上的自贡市再生稻试验基地,不同播期的田块深浅交错,犹如写满密码的芯片,构成一幅科技助农的现代农耕图景。这里不仅是全国再生稻优势产区,更成为气象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试验场。再生稻,这种利用头季稻桩再收一季的种植模式,藏着苛刻的“气候密码”。“头季收割后,休眠芽萌发需要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但不同时期的高温、干旱、低温、连阴雨都会影响再生稻的产量。”自贡市气象中心副主任、再生稻农技专家罗伟的手指在再生稻栽培模式图上滑动,“安全生长期必须积温超****℃、持续***天以上——这是再生稻的生死线。”“农户说再生稻是‘争天粮’,收成全看老天脸色。我们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把被动‘靠天’变为主动‘知天’。”自贡市气象局副局长黄德刚回忆。****年底,四川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自贡市成立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自那以后,自贡市气象局一套名为“****”的气象服务体系悄然织网:“省—市—县”一体联动、“天—空—地”三维监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服务、“平台—团队—技术”三项保障。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再生稻种植户应对天气变化有了底气。****年,自贡市再生稻蓄留面积达***.*万亩,较****年增长*.*%,最高亩产达***.*公斤,实现了蓄留面积与亩产潜力的双重增长。今年,自贡市气象局更是立足四川,放眼全国,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的部署,全力做好全国再生稻气候适宜区域规划。翱翔云端:托举低空经济新赛道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年*月,自贡航空产业园成立。该产业园是四川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拥有凤鸣和兰田两个通用机场,成立了四川省首家“监、管、服”三位一体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年均作业量居全国通航机场前列。自贡航空产业园的蓬勃发展,让这座城市又开辟出另一条“气象+”的产业赛道。****年*月,自贡市无人机气象服务中心改造完成,中心利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资料,为市委、市政府低空经济提供保障服务。****年底,自贡成功入选全国精细气象数据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试点名单。今年*月,自贡低空气象业务平台投入业务试运行。该平台实现了天基卫星遥感、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雷达及地面气象站等多源实况的实时气象监测,同时集约了航线规划、飞行计划管理、飞行模拟、天气预报分析、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等功能。作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自贡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空域管理—飞行保障—数据应用”的闭环生态。图为海燕I型大型无人机在自贡兰田通用机场准备起飞,进行气象探测科研试飞任务。 中航(成都)******供图“传统的机场气象服务局限于本场预报,主要提供起飞和降落两个机场范围的气象服务。”自贡市气象局局长杨荣国自豪地展示起业务平台功能,“我们的低空气象业务平台实现了从点到线的服务。预设好航线和时间后,平台会根据飞行计划研判气象风险,显示这条航线上的气象条件是否适宜低空飞行,绿色代表适宜飞行,黄色表示有飞行风险,红色则说明不适宜飞行。”随着“气象+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自贡气象正从技术应用者转变为经济推动者。目前,自贡航空产业园已聚集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电科特飞、沃兰特等重点企业,初步形成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如自贡市委书记曾洪扬所说,“未来,为扛牢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城市和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等使命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气象服务保障支撑作用,以气象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马超 周雯 周如雨?责任编辑:郭曼如)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