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迎战历史极值暴雨 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 古蔺县坚决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至**日,一场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突袭古蔺,**个乡镇(街道)遭遇大暴雨,最大降雨量皇华文风村楠木树***.*毫米,降雨量超过***毫米的有**站**个乡镇(街道)。暴雨影响范围之广、**小时降雨量之大、*小时及*小时降雨强度之高,均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记录!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全县上下闻“汛”而动、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与灾害抗争,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科学研判,精准预警,下好防汛“先手棋”暴雨来临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高度警惕、“关口前移”,组织应急、水务、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进驻县应急指挥中心。依托精准预报和实时数据,启动滚动会商研判和应急调度机制,**小时不间断分析雨情、水情、险情。期间组织多次专题会商和视频调度,动态发布雷暴大风、暴雨预警信息*期,科学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次。利用融媒体、应急广播、短信等多渠道,精准推送预警信息超万条次,打通“最后一公里”。基于精准研判,果断启动响应,下达提前转移等关键指令。闻令而动,靠前指挥,筑牢救援“安全堤”灾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战场!面对异常凶险的暴雨灾害,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在雨情最重、风险最高、群众最需要的一线,他们深入乡镇村社、地灾隐患点、低洼区、水库堤坝等关键部位,靠前指挥、现场调度、科学决策,确保部署精准快速落实。自预警发布起,**岁的太平镇长征街社区主任助理郭钦闻“汛”即动,连续**小时不眠不休坚守社区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争分夺秒逐户劝离,成功转移**户**名群众、疏散汽车**辆,全力投入水位监测、险点值守、河道清淤等抢险工作,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青春堤坝”。争分夺秒,果断转移,守住避险“生命线”应对此次暴雨,“果断、彻底、安全地转移受威胁群众”是核心环节。接到转移指令后,全县镇村干部、网格员以及应急队伍闻令即动,顶风冒雨、争分夺秒,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沿着预定路线,组织受威胁区域群众向安全安置点迅速有序撤离。工作人员在风雨中穿梭,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反复核查、应转尽转,全县果断转移避让****户****人。转移只是第一步,妥善安置与后续管理同样关键。各安置点做到管理规范有序、保障物资充足,让转移群众安心暖心。皇华镇文风村是本次雨量最大、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预警发布后,皇华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马飞立即组织镇村干部提前赶赴文风村,挨家挨户耐心劝导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户**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在危急时刻的担当作为。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力量也在本次暴雨救援中大显身手。*月*日凌晨*点,在皇华镇文风村二组“孤岛”,紧急启用无人机穿越风雨,精准投送生活物资,及时保障了受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高效协同,科学作业,打通抢险“快车道”暴雨导致道路中断、电力通讯受损、区域受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整合应急、消防、武警、民兵、交通、电力、通讯及社会救援力量,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全力投入抢险,高效打通阻断道路,快速修复电力、通讯等“生命线”,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截至目前,经全县连续奋战,中断的*条国省县道、**条乡村道路全部抢通。受损电力设施全面修复,***个台区、*****户用户恢复供电,通讯基站基本恢复。干群同心,凝聚合力,按下重建“加速度”暴雨洪流退去,满目疮痍,但比淤泥更早覆盖街道的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和广大群众守望相助的热忱。灾后重建的号角一经吹响,全县上下立即行动,将工作重心转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力量协同支援。****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灾后重建,出动**台洒水车、**台挖机、**台铲车、*台破碎机清淤清障,形成灾后重建的强大合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成为群众最响亮的口号。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自发组建自救小组,化身清淤队、运输队、抢修队。有的用锄头刨开板结的泥块,有的用铁锹铲起破碎的杂物,有的用水枪冲净顽固的污渍。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古蔺基本从暴雨灾害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这片土地在经历风雨后更加坚韧、更加顽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精准预警响应、果断转移避险,到高效抢险救援、干群同心重建。从无人机空中投送“生命物资”,到应急保障星夜驰援。从“孤岛”重连、“生命通道”贯通,到万家灯火重燃、家园清淤焕新。每一个果断的决策、每一次科学的调度、每一份坚守的担当、每一双互助的手臂,共同筑牢了守护生命的坚强堡垒,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蔺州大地的深刻践行。暴雨过后,风险区域依然不能松懈大意,次生灾害仍有可能发生,古蔺将坚决做到汛期不结束、警惕不放松、力量不撤离,力争防汛减灾取得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