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城厢:吸引投资、集聚产业有块“金字招牌”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工程建设领域,时间就是效益。过去,企业为项目审批“过五关斩六将”,反复跑部门、耗时长,不仅延误工期,更制约着区域发展的节奏。如今,在城厢,一场以“极速审批”为核心的工程建设审批改革正掀起效率革命——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与协同攻坚,项目落地周期被大幅压缩,“拿地即开工”从愿景变为常态,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因涉及部门多、环节复杂,常被称为“审批长征”。企业备案、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卡脖子”的堵点,不仅增加企业成本,更影响区域经济活力。 为破解这一发展痛点,今年以来,城厢区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创新推出“极速审批”模式。这场改革不是简单的“提速”,而是对审批流程的系统性重构:一方面,通过整合审批环节、精简证明材料,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另一方面,聚焦企业需求,升级“帮办、导办、代办”服务体系,为重点项目提供从前期指导到手续办理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企业少跑腿、审批零等待”。 改革成效如何?企业的感受最直接。作为首个“吃螃蟹”的项目,“城厢德濠智造谷”的落地过程堪称“极速审批”的生动注脚。****年*月**日签订投资协议后,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提前指导企业梳理材料清单、开展项目预审查。*月*日完成备案,*月**日土地交付,仅隔一天,企业便顺利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关键证件。“从备案到开工仅用*天,比预期提前两个月!”德濠智造谷项目负责人张林感慨,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让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这样的效率并非个例。万润利(福建)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同样上演“速度与激情”:在审批部门协同作战下,通过数据共享、容缺受理、限时办结等机制,项目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天,真正实现“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以前是‘材料递进去,等着盖公章’,现在是‘部门带着方案上门服务’。”该企业相关经办谢秀英的话,道出了改革带来的直观变化。 “极速审批”的背后,是城厢区对“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深刻认知。通过审批流程的“减法”,换来企业发展动能的“加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乘法”效应。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光说:“我们不仅要让项目‘跑起来’,更要让企业‘活起来’。”这场改革不仅重塑了工程建设的审批逻辑,更折射出城厢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数据显示,改革实施以来,多个重点项目平均审批周期缩短**%以上,企业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而随着“七大行动”部署的深入推进,这种以“高效政务”为支撑的营商环境,正成为城厢区吸引投资、集聚产业的“金字招牌”。 现在的城厢,不仅有‘马上办’的效率,更有‘一直办’的服务。从“审批长征”到“极速通道”,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城厢区的“极速审批”实践,不仅为工程建设项目注入了“加速度”,更探索出一条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的新路径。(陈颖 通讯员 郭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