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预对接+并联审”,江阳区创新审批模式助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启动开工!”近日,泸州港龙江港区大脚石作业区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在项目报批过程中,江阳区采取“预对接+并联审”模式,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助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启动现场(张红 摄)泸州港龙江港区大脚石作业区一期项目总面积***亩,是四川首个重件装备配套港口、以产业为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先驱项目,拟建设*个****吨级泊位,年吞吐量可达***万吨。项目依托成熟的“水公铁空邮”多式联运体系,背靠重装产业园,规划绿色船舶制造和LNG加注一体港,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首个智慧港区。但项目报批涉及渔评、行洪、岸线等多项高层级前置要件,审批资料繁杂、难度较大。在报批过程中,江阳区针对不同层级的审批事项采取差异化攻坚方式,对需要国家层级审批的,指挥部采取同步报批、各个突破的策略,分头报批、分头协调;对占用自然保护地意见、占用岸线情况说明等需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区对应部门提前与其对接汇报;对区内审查的规划、地类、社保、水土保持等政策许可,区对应部门提前落实,全链条无缝衔接。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阳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征地难题,分局开展风险点预判和评估,组建“统征中心+街镇”工作组,下沉到村组开展土地现状调查和政策宣讲,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时,严把报批质量关,坚持专业指导,严控报件质量,邀请省市专家对表土剥离等专项报告进行集中会审;认真组卷,邀请省级、市级用地报批审查专家指导项目报批,确保高速高质通过审查。此外,细化目标、紧盯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派驻专业人员全流程“盯跟蹲”,“保姆式”跟踪进度,确保报批质量和效率。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泸州港龙江港区大脚石作业区一期项目在**个月内高效完成渔业影响评价、防洪影响评价、岸线使用许可、用地审批等**项关键手续的办理,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经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