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稻菌轮作实现“一田双收”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现场指导今报讯(今报全媒体记者陈溢文/图)*月**日,福建省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工作站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研究员黄荣华带领团队,对我县**亩的优质稻-黑木耳轮作栽培试验示范片进行现场考察,并对食用菌种植后第二季的水稻栽培试验工作进行现场指导。黄荣华一行首先来到莆******,深入试验田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优质稻与黑木耳轮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黑木耳菌棒回田可以废物再利用,大大减少水稻种植季化肥的使用量,目前试验田的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可观。”黄荣华在考察过程中表示,食用菌和水稻轮作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菌棒回田又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食用菌与粮食种植的有机结合。“这种稻-菌轮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季节性抛荒问题,还实现了食用菌废料的充分再利用。”莆******负责人张国雄介绍说,如今“一田双收”,他们不仅获得了额外的收入,黑木耳菌渣还田后还大大减少了后续水稻种植中化肥的施用量,节省了肥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石苍乡,专家团队对绿林农业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亩优质稻-羊肚菌轮作试验示范片进行现场考察,结果显示第二季水稻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今年以来,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院校专家力量,挖掘土壤、气候独特优势,创新采用稻-菌轮作模式,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