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25)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二次公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三”线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的组成部分,项目北起浙江省杭新景高速公路杨村桥,沿线经过建德、兰溪、金东三个市(区),终点接金丽温高速公路的二仙桥枢纽,使G**长深高速公路在我省能直接顺接,从而贯通长深高速(G**)在本省内的路网,充分发挥国家高速公路的路网作用。为充分了解拟建工程沿线社会各界对该工程建设的意见,更好做好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精神,现对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公告,向公众公开本项目环境评价的有关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本报告在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起点位于杭新景高速公路杨村镇的北侧(起点桩号K****+***),在赤松镇的东侧二仙桥枢纽处于金丽温高速公路相接(终点桩号,K****+***.***)。工程全长**.**km,沿线经过建德、兰溪、金东三个市(区)。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km/h,路基宽度**.*m。工程设枢纽*处,互通*处,连接线共长约**.**km;服务区*处,停车区*处,管理分中心*处;桥梁**座,共长约*****m(右线),隧道*座,共长约*****m(右线)。工程拆迁房屋约为******m*。总投资**.**亿元。计划于****年**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年*月底建成通车。施工工期为**个月(*年)。(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拟建项目建成后,将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运输业、旅游业、农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将导致项目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下降,总体上看,夜间环境噪声超标现象和影响程度均高于昼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耕地、植被破坏、动物迁徙、生物量减少等。(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加强征地拆迁影响户的重新安置和经济补偿工作。在沿线施工中,若发现未勘探到的地下文物,应及时上报有关文物管理部门。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定应急计划。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拟建项目占用的耕地损失主要为货币补偿方式,利用补偿款进行剩余耕地的改造,既解决了生活问题,又对生态环境有良好影响。加强对沿线野生保护动物的保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噪声污染控制: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营运期中期昼间**个敏感点超标,夜间共**个敏感点超标,需采取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窗等措施减缓噪声影响。环境空气污染防治:为防止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对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影响,上述站址应离居民区下风向***m以外。水污染治理:完善路面径流的排放系统、养护工区、停车区、收费站等服务管理设施的污水处理装置。建德停车区污水等经处理后排放至附近水体,兰溪服务区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至梅溪。在笠帽尖隧道至横蜡隧道段设置封闭的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须采用防腐、防渗材料),将桥路面径流收集后引到横蜡隧道出口,在横蜡隧道出口处设沉淀池*个,在跨越长宁溪、新安江、大洋溪的两端处也分别设*个事故集水池,桥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沉淀后排放,不得排入上述水体内。(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符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符合建德市市域总体规划、兰溪市市域总体规划、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的相关要求。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不利影响除工程永久占地造成土地不可逆损失外,一般均可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措施及环境管理予以减免。因此,从环境角度看,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运行后切实落实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环境管理计划的前提下,没有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沿线受影响的村庄、单位。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是否赞成修建该公路;是否同意该公路的选线方向等;修建该公路要占部分田地,拆迁一些房屋你对此有无意见;是否了解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是否服从征地拆迁和重新安置;公路建设对你何种不利影响最大;临时占地(弃土场、临时中转场和表土临时堆场等)的影响如何;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满意;其它意见和建议。(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方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联系人:余岚电话(传真):****-********联系方式:杭州市河东路***号(******)电子信箱: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至****-*-**附:《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