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子承父业山岭旱地变耕田两代水利站站长的治水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照市莒县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红色土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活着一批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他们就是我国建国前老党员。这个群体最多时曾达*****人,截至****年**月**日,尚健在****人,其中抗战期间入党的***人,解放战争期间入党的***人,年长者已逾百岁,最年轻者也已过八旬,平均年龄为**.*岁。到今年,仍健在的已不足***人。自****年**月开始,日照市委组织部、莒县县委组成专门工作组,对老党员事迹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累计征集到近**万张图片、*万多分钟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今年*月**日至**日,大众网记者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通过走访、调研,与十多位老党员交流,与他们身边的人接触,近距离感受这群“**后”老党员跨越时代的“本色精神”。莒县“**后”老党员故事(*)子承父业山岭旱地变耕田 两代水利站站长的治水路大众网记者 姜洋****年*月**日中午**:**,大众网记者在莒县龙山镇水利站见到何玉水时,他刚从柏崖村的村民家里赶回来。“村民家的自来水闸坏了,我去给他修修。”三天前,镇里刚给水利站配了一辆皮卡车,终于不用骑着那辆老摩托车每天跑***多公里山路了,何玉水还真觉得有点不习惯。早上*:**,还不到规定上班的时间,何玉水就站在了龙山镇前申家沟村村口的桥头前。村口这桥建了有些年岁了,是包括前申家沟村在内的附近三个村进城的必经之路,不过最近却出现了些损坏。何玉水把修桥这事列在了计划里,打算中午拿出个修复方案,下午就动工修理。看完了这村的桥,何玉水又急匆匆赶到了一家企业建在半山腰上的苗圃,那里作为节水灌溉项目区要进行管道的规划;随后,他又去了柏崖村给村民修自来水闸。就这样跑了三个村,一上午就过去了。从前,龙山镇是出了名的缺水镇,地下水缺乏,有几年旱情严重时,甚至要全县组织周边其他乡镇来龙山送水以维持人们的生活。****年,何玉水的父亲何洪福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龙山水利站。任职**年间,何洪福为龙山设计、施工了**座中型水库,****座石拱坝、谷坊,架桥涵***座。现在,龙山蓄水能力超过****余万立方米,几万亩的山岭旱地成了水浇地,**多个缺水的村吃上了自来水。提起父亲,何玉水说,在他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忙的回不了家。****年莒县发洪水的时候,何洪福在一线与洪水搏斗了整整两天,第三天回到家后,脚肿的鞋子都脱不下来了。那时,何洪水也觉得父亲的思想很“老土”,一直固守着老一辈舍己为民的信念。但在干了水利工作后,何玉水发现,这些以前觉得“太保守”的观念,却最受基层老百姓的欢迎。****年,何洪福第五次在工地上晕倒送往医院后,查出了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何洪福还在嘱咐何玉水哪里可以修个坝、哪里可以建个库。得知何洪福患了癌症,乡亲们千方百计找偏方、找镇党委要求集资,盼望他早日康复。****年,年仅**岁的何洪福离开人世,他生前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向组织提出的要求,就是让儿子放弃在县城的工作,回龙山水利站接他的班。何玉水回忆,他刚来到水利局的时候,去村里通自来水管道。一说自己是何洪福的儿子,村民都两眼含着泪,握着他的手不放。“你父亲是好人,你也是好人!”在村民心里,何洪福就是为村里带来水的“龙王”,改变了他们吃不上水的命运。渐渐地,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何玉水也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也体会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如今,父亲生前计划过的节水灌溉系统已经在何玉水手里成型,龙山镇成为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供水管道通到了地里,村民在自家田地头接根管子,就能给地里交足了水,即节能又省事。公心为民、用心实干,莒县老党员何洪福的本色精神感动了龙山的乡亲,也深深影响着何玉水。今年,何玉水计划着继续为村里通自来水。“现在龙山镇还有**多个村没通上自来水,今年打算着给**个村把水通了,能解决七、八千名村民的用水问题。”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