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李沧区天水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一)项目名称李沧区天水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二)工程概况近年来青岛市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李沧区紧抓机遇在分区“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指导下,规划将李沧东部打造成为青岛市生态商住区;同时,世园会的举办对带动李沧东部区域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园会已正式开园纳客。天水路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东侧,属于李沧生态商住区,其沿卧狼山西、南山麓布设,是区域交通出行的重要道路,其铜川路至滨海大道段作为世园会配套道路已建成通车。本次实施范围为唐山路延长线至铜川路,全长****m,道路红线宽**m,双向两车道,西南侧设**m宽绿化带。道路设计通行速度**km/h。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隧道、管网、排水、给水、景观、照明等工程。设计目标年为****年,目标年车流量可达到***pcu/h。远期将通过改造作为唐山路-天水路工程(唐山路至铜川路段)的西半幅使用(北向南通行),不在本次环评范围内。本项目总投资*.**亿元。本项目将于****年**月正式开工,至****年**月底建成,工程工期共**个月。(三)产业政策和规划协调性(*)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中的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建设满足环发[****]***号文《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评函〔****〕***号)等文件的规定。(*)本项目符合《青岛市李沧区东部新区总体规划(****~****)》和《李村东部新区道路交通规划》,是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效益的需要,是适应当地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划要求。(四)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项目沿线区域项目所在地监测点位SO*、NO*和CO的小时、日均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但PM**的日均浓度超标率达到**.*%。PM**超标的原因可能与监测点位周边建设施工有关。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噪声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中*类标准要求。(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施工期:道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在局部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后,其影响可以减轻到最小的程度。营运期:使用NoiseSystem噪声预测软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敏感目标在建、规划建设的绿城居住区、在建嘉凯城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嘉凯城居住区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中的*类标准。*、地表水环境影响拟建道路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路面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多发生在一次降雨初期,径流经稀释后对水质影响很小。*、大气环境影响拟建道路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等作业工作。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但施工期间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沥青搅拌站,因此,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沥青烟,还有少量苯并[a]芘。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材料运输撒落,此外,路面铺装过程也会产生微量的沥青烟和苯并[a]芘。营运期汽车排放的尾气会对沿线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类比分析可见,道路运营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很大影响。*、生态影响(*)项目占地主要为集体园地、集体林地、集体草地、设施农用地、特殊用地(坟地)、农村道路、集体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已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其中,未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的占地需办理相关手续。(*)本项目位于低山丘陵区,在施工过程中,有部分深挖路段,将改变局部地貌形态,但面积较小,不会改变区域地貌。(*)项目路线所经过地区多为低山丘陵,路基特别是挖方和填方路段采取护坡措施,且种植树木、草皮;本工程道路竣工后将通过车行道南侧(西侧)的绿化带绿化和美化处理来提高道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道路及其周围环境。因此,施工在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禁止滥砍滥伐,施工后及时恢复绿化的前提下,工程填挖作业不会对周围景观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影响① 本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当地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是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效益的需要,是适应当地城市规划、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② 本项目各施工设施均位于永久占地范围之内,无临时占地,将对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减至最低,对地区整体民众的生产水平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六)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①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工程实施阶段,建设单位要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控制用地数量。②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施工期应加强管理,严禁砍伐征地范围外的树木,征地范围内的树木如果不影响施工和营运期的行车安全,应保留;施工时注意保护自然植被,施工后在附近补种一定数量的本地乔木,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根据新建道路工程的特点以及沿线地形、地貌和沟道情况,以道路建设施工区两侧为轻度侵蚀区域,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和复垦措施为辅,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协调布设,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③ 噪声防治措施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④ 水污染防治措施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尽量循环使用,最终用于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洒水降尘;施工机械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施工人员租用附近闲置民房或厂房,设置旱厕,由当地村民定期清掏后用于堆肥。⑤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间,水泥、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石灰、细砂等物料以陆路运输为主,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泥运输采用水泥槽罐车,避免洒落引起二次扬尘。根据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则施工时的堆场应尽量选在附近村庄(和居民点)下方向***m外。要求本项目每个标段的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主要在夏季和秋季的干燥天气),洒水次数视具体情况确定。(*)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① 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北侧(东侧)为山体,南侧(西侧)为在建、规划居住区,项目在道路南侧(西侧)红线外设计了**m绿化带,营运期主要通过加强车辆管理、设置禁鸣路段、改善路况、执行噪声监测计划等措施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② 水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地面道路排水根据道路坡向及两侧地块趋势,划分汇水区域,按照管线综合敷设了雨水管线,将沿线的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过路雨水管涵。雨水收集口表面都设有格栅网,对路面的沉积物予以拦截,确保路面沉积物不会随雨水进入水体。但排水系统会因道路上尘砂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路面的边沟及排水系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避免雨水漫流。③ 陆域生态绿化方案建议做好全线路基边坡和道路南(西)侧的绿化,边坡采用植草的方式,绿化带宜采用灌草木结合的方式。绿化工作建议在雨季前一个月进行;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在工程沿线取土和弃土,减少开挖面;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填挖作业尽量避开雨;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相关要求做好林木挪移等补偿措施,严格按照国土部门要求做好青苗补偿等补偿措施。(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拟建道路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改善投资环境以及促进沿线地区对外交流都有巨大的作用。项目建设的同时会对沿线环境带来诸如丧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影响,但采取相应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因此,在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情况下,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 李沧生态商住区建设办公室联系地址: 青岛市李沧区合川路**号联系人: 宋工 电话: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联系地址: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号 邮编:******联系人:刘工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cn四、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本次公示设置了报告书简本公示链接,可供关心项目建设的各界人士查阅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情况。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项目沿线各企事业单位及沿线附近居民。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您对该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您对项目建设有什么具体意见。请简要说明原因。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公众可在公示发布的**个工作日内,向环评机构和建设单位提出宝贵意见。上述公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由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