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即墨市西部垃圾场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告(第二次)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即墨市西部垃圾场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建设性质:扩建*.服务范围:即墨市大信镇、南泉社区、蓝村镇、七级社区、普东社区、刘家庄社区。*.建设内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t(按垃圾处理场使用年限内的平均规模)*.建设地点:即墨市南泉镇北侧、大新镇西北侧的废弃采石场,占地面积*****m*。场址周围***米范围内无村庄等敏感保护目标,距离垃圾场最近的敏感保护目标为北侧***米的大埠后村。*.工艺方案:垃圾处理场采用卫生填埋处置方式。*.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预计****年**月开始施工,建设期为*个月,****年*月投入运行**.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工程内容:场内工程包括场底平整工程、垃圾坝、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地表水控制及导排系统、调蓄池、渗滤液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封场系统等。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一)工程分析结论本次填埋场工程施工区域全部集中在现有处理场范围内,因此,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施工机械辐射的噪声,不会对附近村庄产生明显影响;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冲洗废水和施工队伍排放的生活污水,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可通过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队伍临时生活炉灶及各类扬尘,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均十分有限。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短暂,并随施工的结束而消除。本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综合确定为 ***m,距离填埋场最近的村庄位于北侧***m,可以满足要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表明,本项目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对场址周围的村庄影响较小。本项目通过水平防渗系统,可以有效的杜绝垃圾渗滤液的下渗,避免了对该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污水经处理达到可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中的表*标准后通过专用管道排入大信镇市政污水管网,然后排至即墨西部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是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站的各种设备,经预测表明,经过长距离的衰减,项目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村庄产生影响。填埋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渗滤液处理站污泥和反渗透浓液,全部回填或回灌至本项目填满区。(二)大气境影响评价结论评价中在场址周围*.*km范围内布点,选取NH*、H*S、TSP、PM**、SO*、臭气浓度作为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监测因子均不超标,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表*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的要求。根据预测与评价可知,垃圾填埋气体在未经点燃处理的情况下,氨、硫化氢厂界预测浓度均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二级标准要求;填埋气体进行燃烧处理情况下,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厂界浓度完全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等相关规范文件,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定为***m,由本项目场址周围的敏感保护目标的分布可知,本项目场址与周围敏感保护目标的距离均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三)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所有废水均经场内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中的表*标准后通过专用管线排入即墨西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A标准后外排。本项目需铺设*km专用排水管线至大信镇市政污水管网,专用排水管线已基本铺设完毕。目前一期工程污水经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后全部通过罐车运至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二期工程投运时,专用管线已投入使用。项目的运行不会对周围水环境带来明显的环境影响。(四)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现状噪声监测表明,项目厂界四周昼、夜间噪声均可满足GB****-****《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区标准限值的要求。项目运行后,经预测厂内设备噪声对昼、夜间厂界噪声贡献值均小于GB*****-****《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类标准要求。项目厂界距离周围敏感目标在***m以外,项目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较小。(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填埋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渗滤液处理站污泥和反渗透浓液,全部回填或回灌至本项目填满区,对环境影响较小。固废防治措施合理可行。(六)环境风险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按规定设计了应急措施与应急预案、因此,只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本项目投产后,环境风险可以接受。三、清洁生产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优质原料生产,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采用了较先进的污染防治措施,水、电、汽消耗均处于同类行业的较先进水平。工程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对生产全过程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了控制,减少了排污,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四、项目建设可行性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选址区无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要素制约;项目在工程设计中考虑了废水、废气和噪声的治理措施,确保外排污染物能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等有关环保法规、政策,确保本报告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认真落实,严格管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的选址与建设可行。五、公众咨询途径本项目公示采用网上公示的形式,在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网站进行公示。公众可通过向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索取补充信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发表对本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具体联系方式如下:(一)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本项目主要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项目附近相关民众。*、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持何种态度,并请简要说明原因;(*)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您对本项目的建设还有什么具体意见。(二)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即墨市城乡建设局;联系地址:即墨市文化路***号;联系人: 蓝工;联系电话:(****)********;Email:jmlxz@***.com*、环评单位: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系地址:青岛市京山路**号;联系人:郑工;联系电话:(****)********;Email:hkyzxp@***.com上述公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由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负责。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