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电焊王”兰全应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常言道: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在棋盘井洗煤厂维修车间,就有这样一个人,自打参加工作起,就从事电焊业务,一干就是**年,漫长的业务生涯让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徒工成长为现如今的厂技术骨干,并多次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奖,被人们称作“电焊王”,他就是电焊技师兰全应。****年出生的兰全应**岁就参加了工作,******一个电厂安装队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对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论工作多累多苦,只要一看到电焊师傅放下的焊把,他便来了精神,兴冲冲上去求师傅教他如何使用。靠着这股子钻劲,他很快成了能独立操作的电焊工。后来有多次转行机会,他始终没有舍得放下手中的焊把。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他日渐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于是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拿起课本,考入成人在职教育系统机电一体化专业,给自己冲电。与此同时,他还自学了电焊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那段时间,书本成了他工作之************,******,**多年的时间,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手中的焊把握得更紧,电焊技术也更加娴熟。其间,他还带队完成了蒙西焦化厂一期焦炉煤气管道的安装。****年,靠着过硬的实力,******,继续从事他的电焊工作。进入新的工作环境,重新拿起焊把,一切既陌生又熟悉,他不敢有丝毫的倦怠,并且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他不再满足单纯的机械性操作,他要让自己的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年,随着洗煤厂生产的不断发展,原来安装在主厂房内的***精矿桶经常出现桶满外溢现象,厂里经过研究决定投资***多万,改造***精矿桶,改变桶体形状结构,扩大桶容量,并从主厂房内移出。由于桶体改造焊接要求标准较高,作为技术骨干,他被批准参加这个项目的实施。那段日子,头上戴着安全帽、身上系着安全带、肩挎一盘焊把线,几乎成了他的定格形象。一朵朵焊花闪耀着一份激情,一道道焊缝凝结着一份充实。当***顺利投入使用时,兰全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年起,为了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实力,他先************员工技能大赛,******焊工组首届大赛第一名、二届大赛第二名和**********大赛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小有名气的他,虽然手中依然握着焊把,但心里想的却是更高更远的事。他参与了洗煤厂自投产以来几乎所有的技改工作,在发展中完善,又在完善中继续发展。节能降耗是洗煤厂一直遵循的生产原则,原设计中的脱介筛是由输送管道直接给料的,给料面积小,给量不均匀,造成脱介能力差、产量无法突破的瓶颈制约。兰全应也和他的伙伴们为此动起了脑筋。他们提出的“改变脱介筛给料方式,改善给料环境”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虽然在筛前增加集料给料箱措施让管道给料在集料箱中得到了缓冲,增加集料给料箱后效果有了明显改进,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异,改进后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想状态。兰全应围着给料箱反反复复观察给料、出料情况和物料在进出口的行进状态,观察,测量,思考;再观察,再思考,再测量,终于有了想法,在给料箱和筛子之间再加一道均料工序,进一步增强给料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筛面的利用率,达到增效降耗目的。如今,改造后的脱介筛生产效果非常理想,兰全应也因此获得厂里的嘉奖。很多人都在寻找成功的秘诀,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执著。三百六十行,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