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2015年05月26日)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月**日-****年**月**日(*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传真:***-********(政务大厅)/******** 通讯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号新城大厦联系人:南京市环保局环评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南京市雨花台区和江宁区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中国市政工程******项目起自南京绕城高速公路铁心桥服务区西侧,向南经雨花台区南京软件谷后,跨秦淮河并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接现有宁丹公路走廊至陶吴北另辟新线,经禄口新城,在横溪南接回现有宁丹公路,至于横溪丹阳镇附近的苏皖省界,顺接安徽省丹阳至湖阳公路。路线全长约**.***km。路线在雨花台区段长度为*.***km,其中新建*.***km,利用现有宁丹路改建*.***km;路线在江宁区段全长**.***km,其中新建里程**.***km,利用老路改扩建**.***km。绕越高速公路以内路段建设为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主线采用设计速度**km/h、辅道采用设计速度**km/h;绕越高速以外路段建设为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km/h。全线设置隧道*处、互通立交*处、涵洞**道、特大桥*座、大中桥**座、小桥*座、辅道桥*座,拆迁房屋约**.*万m*、填方约***.*万m*、挖方约***.*万m*,工程总占地约****.*亩,工期*年,总投资约**亿元。本项目基本沿现状老路改扩建,部分路段新建。道路穿越城镇段及农村地区,城市快速路段道路红线宽度**m~**.*m,一级公路道路红线宽**m~**.*m。一、主要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采取合理经济补偿和安置措施,可确保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方案设计中考虑沿线基础设施,有效避免工程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大气环境:施工期主要来自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沥青烟。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及沥青烟等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经预测:营运期敏感点处CO、NO*和非甲烷总烃各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经预测,营运的不同时期多数敏感点噪声值超出相应的标准限值,声环境功能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地表水环境: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砂石料冲洗和道路洒水,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农田肥田,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桥面径流直接排至所跨河流,径流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类别。(*)地下水环境: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渗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设置堆放场地防渗区域等措施后可有效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营运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土壤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中一般被吸附净化,但对地下水含水层影响较小。(*)固体废物施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严禁随意丢弃,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挖方全部回用于路基填方,桥梁桩基钻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严禁随意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基本无固体废弃物产生。(*)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对当地耕地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工程占地会造成当地农业生产的减产,并会影响当地农灌系统和农作物的生长;工程建设后将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和新增水土流失;项目跨越了秦淮河(南京市区)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跨越段不在河中设置桥墩,不会阻碍河流正常的洪水调蓄功能,采取施施后不会对秦淮河(南京市区)洪水调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产生影响;项目穿越了牛首山风景名胜区二级管控区、邻近将军山风景名胜区二级管控区、穿越了牛首-祖堂风景名胜区二级管控区,工程永久占地将损毁原有的植被类型,施工区临近区域的植被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工程建设将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和水土流失,采取措施后项目建设对三处风景名胜区主导生态功能的影响较小。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社会环境:做好受征地、拆迁影响居民的重新安置和经济补偿工作。与沿线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水系、路网、电力管线、燃气管线、供水管线、蒸汽管线和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工作。(*)大气环境: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处理,定期洒水;经过村庄附近的施工便道表面应使用拆迁碎砖、碎石或草垫铺盖以减少起尘量;土方和散货物料的运输采用密闭方式,禁止散装运输,运输车辆的车厢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行驶,运输路线尽量避开村庄集中居住区。设置车辆清洗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工程易起尘物料不宜堆放时间过长,施工进行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按照进度安排合理设置料场物料堆放量,尽量减少堆场的堆存量和堆存周期;建筑垃圾应当在**小时内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实施覆盖。路段施工设置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m,围挡应当设置不低于*.*m的防溢座;土方、洗刨工程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气象预报风速达到*级以上时,未采取防尘措施的,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气象部门发布雾霾天气预警期间,停止平整土地、换土等作业。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平整施工工地,清除积土、堆物,采取内部绿化、覆盖等防尘措施。营运期加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绿化带的日常养护管理;加强公路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道路畅通,提升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的通行。(*)声环境: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期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走形路线和走行时间。运营期对超标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隔声窗、降噪林带、营运期跟踪监测并预留工程降噪费用等降噪措施。(*)地表水环境:施工期跨河桥梁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涵洞施工应安排在非农灌时期进行;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布置考虑排水需要,尽可能远离河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施工场地设置遮雨和截流设施,防止雨水冲刷物料进入地表水体;施工材料堆场配备有防雨篷布等遮盖物品;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置,最终出水回用于农田;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截水沟布置在停车场、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处理水首先循环回用于施工生产,其余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防尘和车辆、机械冲洗,严禁排入直接排入河流和沟塘;材料堆场上部设置遮雨顶棚、四周设置围挡、底部采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或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设置弃渣排水池,含水率较高的弃渣在排水池中通过排水和蒸发实现固化,严禁排入直接排入河流和沟塘。运营期在道路经过河流水体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求救电话;加强对排水系统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对路面/桥面排水系统进行清疏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畅通。(*)地下水环境:施工期废水沉淀池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cm的水泥进行硬化。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妥善管理施工辅助材料,避免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此外,对于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对地下水发生污染的环节,只要管理好施工的全过程,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将施工不当给地下水水质造成的影响可降低至最小程度。(*)固体废物: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清表土采取集中堆放、拍实及临时拦挡措施,待施工结束后全部回用于取土场边坡、坑底回填后的覆土及沿线绿化用土;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合理选择临时堆渣场,尽可能选择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洒水。固体废物的运输路线尽量避开村庄集中居住区。(*)生态环境:对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含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符合要求的,应缴纳耕地开垦费;路基填筑和取土过程中,对地表上层**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植质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公路建设结束后临时占地和取土坑的复耕、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作土;对于项目永久占地造成当地农民农业生产损失,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受影响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确保其农业收入不降低;对占用的人工栽植作物,施工前尽可能将这些作物进行移植,严禁随意破坏;施工人员进场后,立即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格施工纪律,不准踩踏、损毁征地范围之外的农作物和草木,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自觉树立保护生态和保护植被的意识;加强施工人员教育,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猎捕野生动物,尽量不侵扰野生动物正常的繁衍生息;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防止水土流失。砂石料、石灰料等物料堆场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流失。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造成水土流失。将路基及两侧的主体工程区(含隧道段)、取土场区、各临时工程区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制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确定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制定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严禁在生态红线区保护范围内设置各类施工场地;施工期禁止将弃土、弃渣、桥梁钻渣、各类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入秦淮新河及河堤中;项目建设单位施工期和营运期做好牛首山风景名胜区、牛首-祖堂风景名胜区内部的生态和植被等的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用地范围,禁止占用征地范围外的用地进行作业,施工时禁止砍伐和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林木和植被;不在景区内设置任何各类大临工程;不在景区内设置取土场和临时堆场;对临近施工场地的土壤和树木进行围挡和支护,防止崩塌和水土流失现象。对于占用的林地,参照《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森林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办法》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要求,缴纳林地植被恢复费用,由相关林业部门对占用的林地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异地恢复;建设单位应普及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知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态红线区域破坏植被、捕杀动物等。三、其他:无四、公众参与情况:**.*%的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赞同,**.*%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赞同,没有反对者。二、拟不予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建设项目概况不予批准的理由*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