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为官之要在于改进作风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官之要在于改进作风为官之要在于改进作风领导作风一言贯之,即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风气好坏,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优良作风不仅是抓出来的,更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自觉做弘扬新风正气的表率,维护了党的纯洁性,而不正之风蔓延,则会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当前,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压力增大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如何把改进作风与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不符合社会科学发展和制约社会和谐的不良风气,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任务艰巨、担子不轻、责任重大。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迫切需要领导干部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活力,勇挑为民富民的担子,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将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体现到推进转型跨越、为民富民上,体现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以改进作风正党风赢民心,以作风改进促跨越惠民生。作为领导干部,关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坚定信念改作风。“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滋生不良作风,归根结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信念坚定与否,思想理论建设是关键。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原原本本研读报告内容,扎扎实实领会精神实质,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更好地夯实改进作风、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信念坚定与否,立志为根本。作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胸怀理想,以为人民服务的为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牢筑思想政治防线;还要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信念,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崇高的理想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统一起来,毫不动摇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求真务实改作风。“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这是古人对空谈误国的精辟警示。领导干部若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仅仅停留于一般原则号召,作秀弄虚、纸上谈兵,长此以往不仅误民,甚者误国。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改进作风重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仅要有勇气改作风,还要有魄力抓作风;不仅要有思想认识的高度,还要有落实工作的力度。要敢于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毫无所惧、克难而上,在解决具体矛盾困难和实际问题时,真正靠实干靠实力取得好的政绩,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首先要有勇气真抓,在关键时刻敢于跟困难亮剑、与问题过招,不推诿扯皮,以坚持真理、维护正义为准则,真正做到勇者无畏。还要有魄力实干,只说不做就会落空,实干才能深入,实干才能落实,实干才能见真效,解决困难问题必须具备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式的胆量和魄力。率先垂范改作风。“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君子以进德而修业,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转得怎么样,关键看领导。没有合格的带头人,再美的蓝图也无从着墨,再好的航船也偏失方向,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做绘就人民美好生活蓝图的设计者,航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线的掌舵者。因此,改进作风要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真正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把好作风转化为实际的效果,趁势而上,放大效应,做到一级给一级看、一级督促一级办、一级推动一级干。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倡导道德文明的标杆示范形象,在去除社会陋习上率先垂范,不宴请、不聚会、不送礼,认真履行职责;在决策落实上不打折扣,言出必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处理问题上要敢抓敢管,破除“老好人”思想,抓出硬作风,带出好队伍,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崇俭抑奢改作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自古以来就是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社会蔓延着一些不良风气,收入上涨了,品味低俗了;衣着光鲜了,内心阴晦了;饭菜可口了,浪费夸张了,等等诸如此类。我们党员干部对这些不良风气和现象一定要深思反省、坚决抵制。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要求,深筑“修身洁行、独善其身”的作风行为,心怀“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的思想理念,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把改作风与解决好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真正改出实招、改出亮点、改出干劲,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变化,以良好的党风政风聚合正能量,营造和谐社会新风尚。躬身为民改作风。“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方针政策集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风出了漏洞,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影响了社会风气,恶化了政治生态,人民群众对此很反感、甚至极为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各级执政者们作风不严、作风不谨、作风不正造成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枝一叶总关情,改进作风是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力量源泉,以史为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到老百姓的田间炕头察民情、访民意,办实事、解民忧,才能缩短党同群众的物理距离,拉近党同群众情感距离,才能更好地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才能尽早尽快尽好的拆除阻碍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作风,谋群众所谋,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干,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实事,逐一解决、逐一落实,才能使党员干部与群众在同甘共苦中增强血肉联系,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促和谐,共享改革发展的胜利成果。持之以恒改作风。最近一段时间,改作风成了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很多,不良作风也曝光不少,群众在肯定赞成的同时,也存有疑虑:会不会像虎头蛇尾,一阵风似地走了过场?终究还是打了折扣、搞了变通、成了“夹生饭”。作风问题具有为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又反弹,前功尽弃不说,还容易半途而废。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改进作风这根弦,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敷衍了事,要敢于动真格、敢于坐言起行、敢于立“军令状”,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使出打持久战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把改进作风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常抓不懈、长鸣警钟,坚决去掉那些容易反复的坏毛病、坏习惯,彻底根除藏身于和谐社会的顽固病根。真正把中央的重大方针部署规定一项项、一条条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作风建设才能不间断、可持续,才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能收到实际效果、让群众满意。创新进取改作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改革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恶劣的发展环境,领导干部只有打破循常习故、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才能增强敢闯敢试、敢走新路的胆略意识。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带头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市场观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拓新境界,用新办法、新思路、新手段处理和解决新老问题、复杂问题,化解新旧矛盾。及时对照中央制定出台的“八项规定”,认真查找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研究切实管用的改进办法,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程序方式,以解放思想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以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精文简会改作风。文风会风问题实质是党风问题。文风会风问题看似小事,但实际它能够客观映照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态度,从一定角度也映衬出某些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俯视群众的傲慢,究其原因,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搞怪作祟。现在,我们的文件简报和会议精简了,空话套话减少了,但仍旧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单位机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文风上,有的文件“假、大、空、套”现象还没有杜绝,有的干部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群众语言,文章不生动官话套话太多;在会风上,充斥官腔的会、令人昏昏欲睡的会、泛泛提要求的会还时有召开。如此文风会风,一味地搞文牍主义,为害甚烈、令人生厌,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影响党群关系,这样的文不如不写,这样的会不如不开。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就是要讲短话、讲管用的话、讲实在的话,开短会、开高效的会、开实际的会,真正改出好作风。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改进文风会风的重要性,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联系群众和抓落实上。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