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16年11月16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年**月**日我局拟对*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开始时间为****年**月**日,公示时间为(*个工作日)。联系电话:****-*******传 真:****-*******  通讯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环保局邮 编:******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内******呼和乌素煤炭物流园区铁路集运站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呼和乌素煤矿范围内内******鄂尔多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含呼和乌素铁路线、集运站工程和李家塔铁路专用线部分电气化改造工程。呼和乌素煤矿铁路专用线自李家塔铁路专用线接轨点K*+***(专用设计起点D*K*+***)引出后,向北沿李家塔铁路专用线东侧进入项目区,于储煤仓西侧设呼和乌素站,并预留包神线石圪台接轨条件。新建呼和乌素站设到发线*条,有效长度满足****m;牵出线*条,有效长度满足****m;站场线*条,有效长***m;尾部设机待线*条,有效长为**m;与李家塔铁路专用线接轨处设安全线*条,有效长度**m;全线铺轨长度为*.***km。李家塔铁路专用线补连塔站(不含)至呼和乌素站(不含)电气化改造工程,线路全长 *.*km,电气化改造路段利用李家塔原有铁路专用线,在铁路两侧进行工程建设,不涉及原有已建成铁路。项目建成后,近期列车运行对数近期*.*对/日,远期*.*对/日,近期发送量****×***t/a,远期****×***t/a。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废气:(*)转载点粉尘治理措施:转载点采用全封闭结构进行粉尘防治,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浓度小于*mg/m*,满足《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要求,能够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输煤、装煤系统防尘:装车场带式输送机采用全封闭并配备喷淋洒水除尘系统进行除尘,装车系统煤炭装车后喷洒抑尘剂抑制列车运行中产生的扬尘。废水:本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依托呼和乌素煤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出水全部回用。噪声及振动: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运输线路噪声,预测可知距铁路外轨中心线**m处噪声值能够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修改方案表*限值, **m及以外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类区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运营期的振动通过预测可知距铁路边界**m处能够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中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固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合理处置。生态: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和城市用地,减少新占地;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不能随意堆土弃土,不得在征地地界以外进行施工活动,严把施工质量关,保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时到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占用草地的临时工程,使用前剥离*-**cm厚表层土,用于使用后恢复植被。路堤排水沟距坡脚外*m设置,一般排水沟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沟身用C**混凝土预制板砌筑,厚*.**m,底宽*.*m,沟深*.*m(净深*.*m),排水设施按**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H≥*m的路基边坡采用C**混凝土预制块拱形骨架护坡防护,在拱形骨架内进行人工撒播紫花苜蓿、草木樨草籽防护;路堤高度H<*m的边坡,采用人工撒播草籽防护;施工结束后,要对路基两侧征地范围内*m的空地实施人工栽种灌草的防护措施。要对路基两侧征地范围内*m的空地实施碎石覆盖的防护措施。集运站内绿化采用樟子松和丁香;集运站内道路两侧绿化采用樟子松。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便道采取栽植沙柳防护措施。按照《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两次公示、一次问卷调查均无反对意见。 纳林河工业园区综合水处理二期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工业园区内内蒙古******东方******工程概况:本项目厂区位于纳林河工业园区内,与一期项目相邻建设,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西北侧;一、二期整体项目占地的东侧为园区经一南路,隔路为远兴**万吨煤制甲醇厂,南侧为检修道路,隔路为远兴甲醇输煤栈桥,西侧为空地,北侧隔空地***m为纳林河化工基地的供水工程。本项目占地面积为*****m*,其中主装置占地*****m*利用一期项目预留地,事故水池及成品仓库*****m*为新征土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高盐水处理构筑物及配套设施,设计废水处理规模为***m*/h。本项目劳动定员新增**人,项目年工作****h,采用四班三转制,每班*小时。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全部作为环保投资。废气。 本项目主要处理高浓度的浓盐水,项目不设生化污水处理工艺,不设燃煤、燃气锅炉,只有产品盐的干燥过程会产生少量的颗粒物、加药间浓盐酸卸酸过程会产生少量氯化氢。本项目硫酸钠、氯化钠产品盐干燥系统为流化床干燥,干燥产生的粉尘均为项目的产品盐,杂盐干燥系统为喷雾干燥系统,干燥产生的粉尘为杂盐,干燥后均采用旋风分离器分离收集产品(或杂盐),尾气分别通过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各自**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可达**%,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只有少量颗粒物排入大气,经过等效计算(两个排气筒排放同一种污染物,且距离小于两个排气筒高度之和),项目颗粒物排放速率*.***kg/h,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项目加药间盐酸卸酸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氯化氢,利用氯化氢在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通过设置水吸收进行收集处理。根据计算,氯化氢产生量为*.*kg/h,全部用水吸收,卸酸过程为间断性。废水。项目建成后,主要负责处理纳林河工业园区综合水处理项目(一期工程)处理产生的浓盐水。处理后的产品水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的要求回用作为园区生产用水,产生的高浓盐水通过本项目后续的结晶分盐单元处理,最终生产工业氯化钠、工业硫酸钠和混合杂盐。本项目废水还包括职工生活污水、树脂软化床再生废水、活性炭再生废水、高强度膜反洗水、GTR*浓水以及加药间吸收氯化氢产生的少量废水。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m*/d,进入化粪池溢流至集水井,通过泵送至一期工程水解曝气池进行生化处理,不外排;预处理阶段会产生树脂软化床再生废水(***m*/d)、活性炭再生过程废水(** m*/d)、高强度膜反洗水(***m*/d)均返回到本项目处理系统的高密池进行处理,不外排;提浓阶段会产生GTR*浓水(***m*/d),该废水返回到催化氧化系统处理,不外排;项目加药间会产生吸收氯化氢的废水,产生量约为*m*/d,吸收氯化氢的废水加入到高密池中,不外排。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为高密度澄清池产生的沉淀污泥、废离子交换树脂、废膜和职工生活垃圾、混合杂盐、失活催化剂等。根据《报告书》提出的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在高浓度浓盐水的预处理阶段的高密池沉淀会产生一定的沉淀污泥,进入污泥处理间进行污泥压滤脱水,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为**%,产生量为****t/a,脱水后污泥进入一期污泥池内。根据本项目的用水情况,高密池产生的污泥成分主要是CaCO*、MgCO*,因此项目污泥按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废离子交换树脂产生量约**.*t/次,平均五年换一次,属于危险废物,由生产厂家更换后直接运走,不在厂内暂存;项目预处理阶段及提浓阶段运行过程中会有少量废膜产生,产生量***t/次,约*-*年更换一次,属于危险废物,由生产厂家更换后直接回收处理,不在厂内暂存;项目废水处理分盐工艺最终会产生混合杂盐,产生量约为****.*t/a,由于固废性质不明确,暂按危险废物管理,暂存在厂区库房内单独设置的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约**m*,最终由有资质的的单位处理;如遇到项目分盐过程中产品盐(硫酸钠、氯化钠)无法达到工业级盐要求,纯度无法作为产品出售时,将不合格产品溶入水中重新进行分盐处理,直到达到产品要求为止。项目臭氧催化氧化系统会用到Ni/Fe/Mn合金作为催化剂,使用量约为***t/a,失活的催化剂由厂家更换后直接回收处理,不在厂内暂存。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t/a,统一收集,定期当地环卫部门处理。本项目设置一座占地面积**m*的危废暂存库,主要暂存混合固盐,暂存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及其修改单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噪声。本工程噪声源主要为各种水泵、污泥泵、搅拌机、风机等,根据《报告书》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高质量、低噪声设备;各种泵类设备采用基础减震、隔音、接管做柔性连接等措施并设专用泵房,厂界四周设绿化林带,采取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类标准要求。风险防范。本项目涉及的物料包括盐酸、NaOH溶液、硫酸等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储存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情况下药品及物料泄漏、污水管道破裂、危险废物储存转运处理不当等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事故风险。根据《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从危险品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污水排放、危废管理的安全控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本项目事故情况下废水收集依托一期项目已建成的一座有效容积为******m*的事故水池,可以满足本项目要求。 按照《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两次公示、一次问卷调查均无反对意见。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