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浙江出台全国首个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从省会杭州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到东海之滨的机器人小镇、渔港小镇;从浙北平原的巧克力小镇、丝绸小镇,到浙西山区的青瓷小镇、江南药镇……一个个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活、生态环境美的特色小镇,深刻改变着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作为特色小镇的起源地,浙江近期又有了新动作。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印发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工作出台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据了解,《指南》由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制定,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既要求遵循共性目标,又强调突出特色发展。有关专家认为,此举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不规范、走偏路的问题。 特色小镇崛起化解“块状经济” 以“块状经济”见长的浙江曾遭遇转型的巨大压力,升级转型的前景在哪里?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提出,是化解“块状经济”的新招,各地纷纷谋划、争相创建。 一批脱胎于“块状经济”抢占优势产业中高端的制造业小镇,突破传统建制街镇的行政区划局限,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海宁的皮革小镇、大唐的袜艺小镇、桐乡的针织小镇、黄岩的模具小镇、余姚的机器人小镇等,都是立足于当地的优势产业,在新的平台上引入代表产业高端的研发、设计、时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改变原有块状经济重生产轻设计、重数量轻品质、重代工轻品牌的状况。 杭州梦想小镇锁定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致力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富春硅谷小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则一开始就瞄准互联网+云计算等,以其产业独特、服务优质吸引创客集聚,让涌动的众创项目落地生根。 这些分布在浙江大地上的特色小镇,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又是开放共享的孵化器,带动了一方产业转型升级;既能展现江南山青水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浙江独特的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 浙江明确提出,特色小镇原则上布局在城乡接合部,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小而美”,要求“颜值高”,避免“百镇一面”。 在这一要求下,浙江的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不拘一格:有历史古镇,也有现代产业园区;有灵秀水乡,也有奇峻山区;有的在古旧粮仓基础上改建,有的在大运河旁整饬翻修;有的山水相连,有的人文荟萃……通过高标准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一些原本是城乡接合部的“破补丁”,摇身一变成了创新创业的新空间、人才集聚的新家园和美丽风景的新亮点。 从****年起,浙江已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涉及特色小镇***个。两年后,有两个获得命名,却先后有*个因考核不合格而被降格。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表示:“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 按产业类型对特色小镇进行分类 通过*年多的探索建设,浙江特色小镇在管理、考核、评价与规划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与系统的管理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住建部公布的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上,浙江共有**个小镇榜上有名,数量居全国第一。 根据《指南》,浙江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在遵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原则基础上被分成三大类,作为引导特色小镇“特色化”规划建设的分类基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