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淮北市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东部片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淮北市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东部片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行政许可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即日起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个工作日。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向我局环保窗口申请听证或书面反馈意见。
联系电话:*******(兼传真)
地址:淮北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号窗口
项目名称:淮北市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东部片区)项目
建设地点: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
建设单位: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苏州市******
项目概况:
本项目新建雨水管道长度**.**km,同时新建雨水立管长度***.**km;新建污水管道长度***.***km,同时新建污水立管长度*.**km;新建截流井**座,一体化污水泵站*座。建设内容主要为区域内小区和单位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周边部分市政道路污水管网的补充完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废气
施工期空气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沥青烟、施工设备车辆燃用燃料产生的废气以及管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恶臭。
*.扬尘
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路面开挖、管网铺设、回填、道路铺设、管道运输、残土露天堆放、装卸等过程,如遇干燥大风天气,残土露天堆放、路面开挖,材料运输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m 以内。
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年底前,各地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重点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达到**%以上,县城达到**%以上,重点区域要显著提高。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实施重点区域降尘考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吨/月·平方公里;长三角地区不得高于*吨/月·平方公里,其中苏北、皖北不得高于*吨/月·平方公里。
根据《相山区****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强化各类施工扬尘整治。开展施工工地扬尘综合整治,实现工地封闭围挡、易扬尘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路面硬化、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建成区内施工现场禁止露天(或未密闭)现场搅拌混凝土、现场未密闭搅拌砂浆,严控拆除作业现场扬尘污染,严格渣土车运输管理。继续实施冬季“封土行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等,确实无法停止土石方作业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行业主管部门初审,报市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准施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确保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措施落实到位;对违规施工单位和企业,责令立即停工,并按相关规定上限处罚。****年,完成全区监管范围内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扬尘整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施工期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
*.沥青烟
项目涉及市政道路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工程采用的沥青为商品沥青,因此本项目不产生沥青拌合站废气污染问题,沥青烟主要来源于路面摊铺沥青混凝土。类比相似工程监测数据,沥青摊铺产生的污染物如表**所示。在铺设沥青混凝土过程中,下风向**m处苯并芘浓度小于*.***mg/m*,下风向**m处THC浓度为*.**mg/m*,到距施工点***m处时几乎未检测出苯并芘和THC。由此可知,沥青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极其短暂,对环境影响极小。
*.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机械废气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影响最大。
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类比分析,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建筑工地的SO*、NOx为其上风向的*.*~*倍,SO*、NOx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m,影响范围内SO*、NOx浓度均值分别为**.**mg/Nm*,*.***mg/Nm*和*.**mg/Nm*。
本项目所在区域风速相对较小,只有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将有SO*、NOx的存在。本项目施工期为**个月,运输过程场地较为开阔,产生的少量尾气可得到有效的扩散,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清淤恶臭
本项目管道清淤过程产生的污泥不作停留,直接泵入密闭槽车,及时运输至指定的污泥堆场,缩短恶臭的影响时间,减轻恶臭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废气、车辆尾气以及管道清淤产生的恶臭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施工人员就近利用附近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淤泥堆场配套建设沉淀池和围堰以及防渗措施,污泥余水不会漫流至场外,污泥余水经排水沟接入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附近区域内绿化用水,不外排。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为减小施工废水对周围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水污染:
① 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向项目所在地的审批局提出申报,办理施工临时排污许可证。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地面水的排挡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而污染道路环境或淹没市政基础设施。
②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根据各路段情况,分段施工,边开挖边下放管网,及时回填土方,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
③ 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应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砂雨水、泥浆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场地泼洒,余水自然蒸发,严禁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体。
④ 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降低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堆土裸土的暴漏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崩塌。
⑤ 施工工地应用围堰、挡网等措施,防止暴雨时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周边水环境的水质。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做好必要的截水沟和沉砂池,防止雨天水土流失污染附近道路、水体、市政管道等。
(*)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源分为固定噪声源和流动噪声源,固定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其声级值在**~***dB(A)之间。流动噪声源主要来自运输施工用料的运输车辆。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值在**dB(A)左右。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中施工噪声限值(昼间**dB(A),夜间**dB(A)),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昼间一般在**m以外可达标、夜间在**m~**m以外基本可达标;打桩机噪声源强较高,昼间一般在**m以外可达标,夜间在***m甚至***m以外才能基本达标。各自单独作业时噪声影响范围有限。则但多台施工机械叠加后,对声环境的影响较大。
根据预测结果,三台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时,工程昼间施工噪声影响最大距离约为**m,夜间在***m以上,由此可见,若在夜间施工将对评价范围内居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从环评角度提出以下要求:
① 加强设备管理、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并减少同时施工的高噪机械数量,尽量减轻声源叠加的影响。
② 对于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噪声源,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以缓解其影响。
③ 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移动隔声屏,或安装隔声窗等。
④ 施工过程中应禁在午休时段(**:**~**:**)、夜间时段(**:**~次日 *:**) 施工,特殊情况下(如浇注施工不能间断情况下),应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及时向当地居民进行公示,以避免环境纠纷;进出施工场地和途经附近有居民区的道路时禁鸣喇叭。
(*)固废
本项目在土地开挖、管道敷设等作业时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进行大型开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可周转使用,基本不产生弃土。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清淤污泥运往指定场所处理,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严禁沿途抛洒。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污泥检测报告,项目清淤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经与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污泥堆放晾晒干化后达到相关标准后用于园林绿化。污泥堆放晾晒干化的堆场位于淮北市中湖东侧空地,周边用地性质均为绿化用地及水域用地。在晾晒干化期间定期喷洒植物液掩蔽异味,尽可能降低对晾晒区域附近环境的影响。淤泥堆场配套建设沉淀池和围堰以及防渗措施,底泥余水不会漫流至场外,底泥余水经排水沟接入沉淀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表*中的三级标准后用于附近区域内绿化用水,不外排。
根据《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号****-**-**实施),污泥用于园林绿化时,泥质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CJ***)的规定和有关标准要求。污泥必须首先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不同地域的土质和植物习性等,确定合理的施用范围、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
(*)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由于管道的挖掘会破坏少量草地,随着施工的完成,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恢复。
针对上述有效主要防治或减少的措施如下:
① 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从设计、施工过程中到工程竣工后都给予充分的重视,设计时尽量使挖填方平衡,提高土砂等利用率等,减少弃渣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减少区域水土流失;
② 植被保护措施。施工时应尽量减少破坏地貌及植被;施工结束后,应做好绿化和植被,使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综上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社会影响
由于施工场地的开挖和弃土的临时占路,会暂时影响施工路段的交通状况,因此施工期应合理组织施工路段和施工时间,设立值勤岗,确保行车流畅和行人安全。避开交高峰时段施工和运输材料。与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及时疏导交通堵塞,处理交通事故,以保证运输畅通。
(*)水土保持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次实施的污水管网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治理措施纳入主体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管道污水工程为地下埋管,临时征地时间短,施工采用边施工边回填。
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厂房建设、管沟开挖、弃土弃渣及材料的堆放,施工机械的碾压以及施工人员的践踏等均会造成地表土壤扰动并使沿线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在水蚀下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必须采取治理措施,工程建成后,运行中不再有扰动底边的行为,因此不存在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下:
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尽量减少对原生地貌的扰动;
在工程设计上力求做到“挖填平衡”,产生的弃土、弃渣应首先作为填方,使竣工后的弃土量达到最小值,弃土可原地进行回填整平并覆土,恢复植被;
水土保持必须严格按照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统筹兼顾,因害设防;
加强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对现有市政管线(供水、天燃气、电力、通讯等)的保护措施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踏勘,并结合实际,项目区域较广,实际情况复杂,工程开挖前,必须与相关部门核实并进行现场指认,尽可能进行避让,如若无法避让,与设计等相关单位重新调整雨污水管道的走向,并对现状市政管线进行相关保护,避免造成次生污染。
营运期: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雨水、污水管网在正常输送过程中全线采用循环密闭流程,无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运营期噪声主要是泵站开启时产生的噪声,一体化预制泵站采用埋地式,选择光明路泵站为代表,根据预测结果,营运期泵站噪声夜间距噪声源**m处即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类标准要求(昼间**dB(A),夜间**dB(A));敏感点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类标准要求(昼间**dB(A),夜间**dB(A)),最近东湖家园昼间达标,夜间超标*.*dB(A),需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如在泵房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噪声影响。
泵站稳定运行后会产生少量污泥,伴随会有少量臭气。相关部门应定期清理维护,污泥收集及时清运至污水厂统一处理。
综上所述,泵站在运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管道运行中的淤泥问题与维护:
本次工程实施范围存在众多民居,受现状排水条件的限制,周边居民乱泼乱倒污水排入大量杂物等问题,现状合流管道容易发生沉淀、淤积现象。因此保证排水系统功能,防止排水管道堵塞,成为管道后期维护的重点。主要措施如下:
①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本工程的建成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若淤积过多就会造成管道堵塞,一旦堵塞就会造成污水滥流,污染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麻烦。
② 定期清通,加强养护
由于合流管的雨水口在旱季长期不用,极易积物堵塞,因此,不仅要在雨季前清通,还应在雨季随时掏挖,以保证雨水口畅通。
(*)环境风险
本项目为雨水、污水管道铺设建设项目,收集淮北城区内雨水和污水,雨水经管道排放至周围地表水体,污水经管道排放至污水处理厂,环境风险源较小,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环境风险隐患。
(*)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建成,可有效地减少污水直排入附近水体造成的污染、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使周围的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同时可有效的改善水体水质,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项目为管网建设工程,所占土地属于临时用地,管网铺设结束后土地将进行恢复,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对社会稳定负面影响较小。听证权力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DocumentNotSpecified*.* 磅Normal*附件:《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淮北市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东部片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