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贵州省凝聚志愿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这群人,散发光与热——贵州省凝聚志愿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今年**岁的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江南而言,更是如此。 王江南今年*月来到龙里县第四小学支教,是学校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师。支教的同时,他和小伙伴们还延续着该校研究生支教团创立的“心幕象牙塔·黔行大学梦”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项目。 该项目通过讲解、视频、线上对接高校志愿者等形式,向农民工子女、困难家庭孩子们展现国内外知名高校历史、发展及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视野、知识面,让他们对未来有憧憬、有向往、对人生有更高追求。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该项目荣获金奖。 “得奖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四个月时间能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看到他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有所改变、有所成长,我更加感受到当代青年人身上的责任,更加理解党的初心。”王江南说。 近年来,贵州共青团、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把主要力量安排到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志愿者是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助力者,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团省委副巡视员、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邓守成介绍说,“每次到基层调研,从反馈来看,志愿者都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表扬,更受到了群众称赞,他们为当地发展贡献出了光与热!” 数据显示:**年来,先后累计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浙江、贵州等省内外*****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我省基层服务。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通过“关爱双眼·点亮未来”项目为望谟县****名中小学生免费配眼镜、讲授用眼知识,直接受益者达*****余人。 “望谟的孩子们虽然在县里读书,但很多孩子家里灯光昏暗,加上坐姿不正确,近视程度不一,感谢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望谟六中的李启香老师话语里充满感激。 在麻江县和金沙县服务的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打造了“微爱助学”项目,坚持每月发放微爱助学金,受益学生达***余人次、累计发放微爱助学金******元,一定程度上为贫困生解决了部分经济短缺的问题, 西部计划志愿者安文忠,在水城县青林乡带领当地群众套种了猕猴桃****亩、牧草*****亩。养殖羊****只、肉牛****头,促进了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有效提高了老乡们的收入。“这个小伙子真不错!”当地不少群众竖起大拇指。 志愿服务既能改造社会也能改造个人。投身志愿服务,不少志愿者从中深刻体味到了家国情怀。 西部计划志愿者活跃在全省***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里,高学历、高素质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扫盲继续教育、双语教学推广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对他们来说是大显身手的舞台。 然而实践却带给不少志愿者困惑——如何把知识文化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给当地群众,是他们面临的一道难题。 破题——很多志愿者感到,必须向群众学习。正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尹浩霖所言,“基层是广阔的天地,面临的困难也多,只有虚心向群众学,才能找到破解困难的办法。夜校的经历给我上了很好一课。” 社会越是文明发展,越需要志愿服务的支撑。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意义重大。 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打造了全国首家融互联网线上信息、线下公益实施机构于一体的优化组织实施网络。常年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营养免费午餐,物资捐赠三大公益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公益发展。 截至目前,在“志愿贵州”信息系统中,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万人,有**岁的老人,有**岁的小学生;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万个,志愿服务项目*.**万个,服务时长****万小时。 “希望我们能像流动的火炬,走到哪里就照亮哪里,传递着温暖与感动。”“关爱双眼·点亮未来”项目获得本届志交会银奖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任倩倩这样形容她的心情。(记者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