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吴华清院长应邀参加“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月*日,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召开。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全国***所大学的***位院长以及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讨如何培养经济学领域卓越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论坛由*场圆桌论坛和*个分论坛构成。主要议题为:如何培养经济学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如何建设新时代经济学领域教师队伍;如何提升经济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深化经济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如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等。经济学院院长吴华清教授和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庄德林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吴华清院长围绕如何培养经济学领域卓越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等议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经验,同时借此机会重点推介了学院人才引进计划,促进了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观点分享教育部经济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提到,与科研可以修订可以撤稿相比,人才培养不能退货,学生耽误不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笑寒教授谈到只有培养学生个性才能产生思想,因此清华大学特别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与公民意识培养,以此凸显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教授以“渐行渐近的学术市场与渐行渐远的政策市场”为题,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洞见。他认为经济学研究可细分为三个子市场:学术市场、资本市场与政策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已经能较好地服务学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但离政策研究需求越来越远。他指出,国内学者做的工作一定要对政府有价值,不只是为政府提供理念,而应该是细节,是为政府处长服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提醒各位院长,经济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要注重“三个任务、四个平衡、两个重点”。其中尤其强调“四个平衡”,即教学与科研平衡(教学是良心活,真正的标准在老师心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平衡(智库本身有圈子)、历史研究与当下研究平衡。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指出,林毅夫老师最早提出国内经济研究要“本土化、国际化、 规范化”,目前国际化与规范化做的非常好,但本土化不足,因此年轻学者与学生更应该增进对本土化的研究,将其置于国际化与规范化之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郭爱君教授提到,未来经济学人培养与科学研究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改革与开放的关系。长期以来是改革来促进开放,到了今天是否要相反?要以开放来倒逼改革?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多的是强调如何限定政府的作用,而我国更多的是限制市场的作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纠结。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三是价值性与科学性的问题。价值性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塑造。四是马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似乎过一段时间都要提这两者的关系,都需要重新思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教授分别以国家教学奖申报为例,分享了南大和浙大在经济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与先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