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黔南州:五项措施做好“寒冬送温暖”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期,黔南州民政部门要求,州及各县(市)救助管理站要从六个方面开展好“寒冬送温暖”救助工作。  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各县(市)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救助工作,从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值班安排等方面进行详实的安排和部署。要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对各自所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陷入困境未成年人、疑似精神障碍病人等开展救助行动,确保这些困难群体安全过冬。  提前准备、加大宣传。州及县(市)两级救助管理站必须提前采购棉衣、棉被、棉鞋、饼干、牛奶、矿泉水、发电机等,确保救助所需救助物资充足、干净、卫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和LED显示屏等向社会公布、公开救助点地址和电话,提高知晓率,设立救助引导牌,公示救助信息,印制救助宣传单、救助管理政策等,确保需救助人员能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救助。  多方协作、快速反应。救助管理站与***指挥中心、城管、定点医院密切协作,不断完善部门协作联动和快速响应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巡查,全面、深入梳理和排查薄弱环节、隐患之处;坚持**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到达救助现场,确保流浪乞讨和其他需救助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增设站点,保障到位。在火车站、汽车站、高铁站、高速路口等群众聚集、容易滞留的地方设立临时救助点、庇寒场所并备足御寒物品。实行**小时接待和开放式临时救助,方便流浪乞讨人员、露宿人员就近受助避寒。  突出重点,分类救助。加大对重点时段,夜间及降温降雨雪天气等特殊时段的巡查次数和力度。在对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的常规巡查基础上,加强对银行自动取款网点、公交站台、建筑及拆迁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可露宿区域进行逐街逐点巡查到位;重点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进行巡查,一经发现及时护送到站;对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先救治后救助”;对有返乡意愿的,免费提供返乡的乘车凭证;对不愿到站接受救助的,提供必要饮食,御寒物品,规劝其接受救助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当前困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