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脱贫攻坚·迎考创优百日冲刺]雅星镇文山村委会王益鸿:石上雕出幸福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据《今日儋州》消息 “我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人,居然也能雕出这么优美的艺术品,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在王益鸿看来,学习石雕技术不仅富了自己口袋,还让他有了极大的成就感。 今年**岁的王益鸿,出生在雅星镇文山村委会利万村,家里曾经一贫如洗,通过外出打工钻研学习石雕技艺,如今不仅脱了贫,日子还越过越红火,也为自己的人生雕刻出了一条幸福之路。 生活所迫 外出学艺 初冬的早晨,深圳的天空灰蒙蒙的,飘洒的细雨更添一丝冷意。吱呀一声轻响,一间出租屋的铁门被人从里推开,王益鸿侧身走了出来,并转身轻轻关上了门,晨风冰凉刺骨,他麻利的披上外套,******出发。 到了公司,已经三三两两站着几个人,大家熟悉地打着招呼,没过一会儿所有人都到齐了,保管钥匙的负责人把门打开,十几人的队伍一起朝作坊走去,开始今日的工作。和往常一样,王益鸿戴着口罩,右手握着锉刀,娴熟地在半成型的石雕人物像前忙碌起来。时不时有粉尘落下,他轻轻吹去,继续拿起石头,换个角度雕刻。常年雕刻,他的右手中指第三关节处鼓出大茧子。在一旁,已经完工的一座座石狮、麒麟等作品栩栩如生,或古朴庄严,或威武怒目,这是王益鸿和工友们的劳动成果。 “采购来的荒料,需要经过打坯、雕凿、打光等几道工序才能成为作品,往往一件大型石雕作品,需要我们十多个工人忙活一两个月。”身材矮壮、文化程度不高的王益鸿,说起石雕艺术来却是滔滔不绝,丝毫不像一个刚从事石雕技艺的新手。 曾经的王益鸿,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傍身,只能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种着橡胶和水稻过日子。由于收入低,全家只能在已是危房的老房子里提心吊胆地住着。****年他家被纳入贫困户,扶贫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外出打工学技术,他也急于想脱下贫困户的帽子。“当时,同村正好有一个学石雕的,生活过得蛮好,挺羡慕的,同他交流了解了石雕的工作后,感觉还不错,就拜托他带着我进去了。”王益鸿说。 刻苦学习 勤劳致富 “最初学石雕只是想找一份谋生的技能,时间久了,就越来越迷恋这其中的魅力。”王益鸿告诉记者,石雕是项费体力的技术活,很多人不愿意吃这个苦,嫌脏嫌累不愿意干。无意间进石雕厂当了学徒工的王益鸿,看着一块石头在刻刀的雕刻下,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感受到艺术美感的他很快喜欢上了这份活儿,并下定决心前去当学徒。。 学徒工不好干,和打杂差不多,只包食宿,相当于免费的零工,而且年纪大了,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的王益鸿经常是昨天师傅传授刀法,隔天睡醒就忘得差不多了,遇上脾气暴躁的师傅直接让他卷铺盖走人。他一度很低落,但回到家里,看着熟睡中女儿可爱的面庞和破旧的屋子,他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他想给予女儿一个更好的生活。“这个师傅不要了,就去找下一家。”王益鸿笑着说,吃苦耐劳,老实本分的他也得到了一些师傅的赏识,“虽然他学得慢,但人很勤快,他能在这个年纪出来当学徒,勇气可嘉,我也乐意教他。”一个教过他的师傅说。 经过两年苦学,王益鸿掌握了石雕基本技艺,也能和一般石雕工人一样有了收入。如今,王益鸿在深圳一家石雕厂里边干活边学技术,每个月有****元的收入,妻子也被他劝说一同到深圳打工,每个月有****元的收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他家的危房改造也已经完成,不用再担心房子安全问题,****年**月,他成功的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小孩的教育补助已经到位,政府还为他全家人缴了明年的医保。 每到早晨,出租屋的铁门总是推开了又闭合,岁月无声,它见证了王益鸿刻苦学习石雕技艺,勤劳致富的奋斗历程。(记者韦斌 编辑李晓晖)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