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新华社:“一带一路”让中国集装箱制造业迎来市场风口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福建漳州开发区,*万多个铁路专用集装箱正在陆续装车出发,部分箱柜将经由“中欧班列”直接发往沿线各国。(资料图片,吴清海摄) 新华社福州**月**日电(记者黄鹏飞、刘旸)受益于“一带一路”贸易繁荣,以往为海运行业青睐的集装箱正更多地用于中国国内及“中欧班列”运输,成为活跃于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 记者日前在福建漳州开发区看到,*万多个铁路专用集装箱正在陆续装车出发,这些全新的集装箱将沿铁路运往成都、武汉、西安等地,其中数千个将经由“中欧班列”直接发往沿线各国。 在福建漳州开发区,*万多个铁路专用集装箱正在陆续装车出发,部分箱柜将经由“中欧班列”直接发往沿线各国。(资料图片,吴清海摄)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集装箱设计、制造和生产企业,******总经理张涛介绍,随着国内多地“中欧班列”陆续开通,铁路国际贸易业务量迅速增多,集装箱制造行业也迎来了市场风口。 张涛介绍,今年*月,******的母公司——中集集团已专门组建团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贸易衍生出的多式联运需求,******及其下属******的业务,创新研制了**英寸、**吨、超高超宽软开顶集装箱等新产品。 “陆运与航运不太一样,我们今年已累计投入超过***万元用于铁路箱的生产线和环保设施专项技改,这对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张涛说。 在福建漳州开发区,*万多个铁路专用集装箱正在陆续装车出发,部分箱柜将经由“中欧班列”直接发往沿线各国。(资料图片,吴清海摄) 从航运集装箱到铁路集装箱,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方式的改变,更是物流成本、制作工艺等全方位的革新。张涛介绍,为做好新型铁路集装箱的研发,该公司先后派出工程师赴各地调研,重新设计和优化生产线,在人员、技术、装备甚至工装等方面都做了全新调整。 面对全球经济贸易波动、航运市场趋弱,******紧跟“中欧班列”市场机遇,加快自主研发创新,今年以来累计生产*.*万多个新型集装箱,其产值达*.*亿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于集装箱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沿线的中小企业,这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对象。”******综合管理部经理李忠鹏说,目前已有来自印度、菲律宾、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企业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前来询单和考察,相信未来市场将会越来越好。 新闻链接:http://***.******.***/vh***/share/*******?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