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新街子镇念好“四字诀”推动产业脱贫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新街子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在实现精准脱贫的同时,为新街子镇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立足“特”字,选准产业。新街子镇贫困户发展产业大多以传统粮油、中药材种植、小规模家禽家畜养殖为主,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短期见效不明显,长期收益不稳定等因素长期困扰贫困户长远增收。据此,镇党委、政府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筹,从实际出发,顺势推出了禽类养殖销售、食用菌种植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扶贫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成效显著。前期,在全国扶贫日活动中,栗子坝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农业户主合作社精心筹备了“村口到门口·消费扶贫直通车”活动,搭乘西汉高铁前往西安市推销贫困户养殖的家禽,共销售土鸡***只,农产品礼盒***套,销售额达**万,净利润约*万元,使**户贫困户均领取到了入股红利,实现入股贫困户户均增收***元,成功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二是围绕“精”字,优化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很多贫困户并不能完全理解这项利民政策,甚至有贫困户直言:“我就会养点鸡、种点菜,啥叫产业结构优化?那些高端玩意儿我哪会整啊!”镇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产业优化,首先要做到实现群众认知。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广泛宣讲扶贫好政策、致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认识,积极投身产业扶贫洪流。******位于新街子镇欧家坡村,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农产品购销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公司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既有的生产模式上,专门针对产业结构优化这一战略,建立技术互动、基地带动、造血驱动的“三动互促”模式,着力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缺技术、缺要素、缺动力的问题,壮大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这一先进经验也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开来,博源农业、勉县瑞丰果蔬家庭农场等中小企业陆续派遣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与贫困户建立了“订单农业”、“扶贫车间”“解决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益。三是突出“活”字,壮大产业。我镇现有***余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除传统粮油种植外,主要集中于家禽畜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年下半年以来,新街子镇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并印发《勉县新街子镇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细则(试行)》,联合镇内产业经验经营主体,陆续对全镇贫困户进行产业政策、增收技能培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数十个,对有能力发展的贫困户采取“搭载式”扶贫,全程给予技术、销售指导服务,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产业托管经营,在食用菌栽培、核桃嫁接、花卉苗木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建设和茶园改造等主体项目上扩大规模,真正实现了“企业代管经营增值、贫困户托管收益分成”良性互动。四是坚持“严”字,做实产业。建立健全“严抓队伍素质、严抓制度建设、严抓管理机制、严抓考核效果”的责任落实体系,在做强、做实产业扶贫上下大工夫,严格落实督查问责,紧盯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对已组建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动态掌握工作进度,全面落实合作社带贫减贫机制,加强合作社资金管理,在认真分析研判村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选好能够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的主导产业,加以发展壮大。充分利用现有合作社发展规模,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切实解决贫困户走产业脱贫的发展困境。(王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