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洋县司法局推行“菜单式”普法获实效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是群众享有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广大群众在新时代共享更多民主法制发展成果,洋县积极探索“菜单式”普法的新模式,让人民群众成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体,由被动的普法对象转化为主动的学法主体,大大提升了普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基本模式:在普法依法治理实践中,他们大胆探索“菜单式”普法,实现了理念创新、形式创活、效果创佳,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和学法兴趣,以“菜单”形式编制出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点单”选择,满足群众不同口味的法律需求。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的互动式学法、普法。同时,强化内功,将**部常用法律法规分类归纳,给各执法部门、普法责任单位确定宣传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菜品”质量,保证群众随时“点单”,他们按单普法,大幅提升了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菜单式”普法,使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而使全县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三个有机结合”,即:普法宣传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有机结合、与普法对象法治需求有机结合、与社会和谐稳定有机结合;实现了需求精准、时效精准、责任精准、对象精准、形式精准“五个精准”;做到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洋县优化营商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本做法: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群众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认真剖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区域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出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法治菜单”,按普法对象的“点单”需求,精准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扶贫、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讲座、法律培训等法律服务。 (一)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普法工作。各部门、单位,各镇办、村(社区)根据工作实际或群众需求提出“点单”申请,县司法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组织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员上门开展法治宣传,送去合乎群众“口味”的“法治大餐”,助力党政领导破解辖区工作“瓶颈”。他们给全县***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多个部门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所中小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们及时编印《脱贫攻坚中法律法规汇编》,编排法治文艺节目,赴贫困村巡回演出;按照乱村整治工作要求,组织公检法司及信访部门在谢村镇海莲村集中开展信访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政策法规专题宣讲活动,有效推进了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 (二)围绕便民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普法工作。一是利用群众赶集日、节日活动等有利时机,根据不同区域、群体特点,联合相关普法责任单位深入基层“摆摊设点”,群众当场“点单”,普法工作人员当场“上菜”,发放法律法规文图资料及现场法律咨询服务;二是开展创建法治示范机关、法治示范学校、法治示范镇、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建立法治文化墙、普法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使群众处处见法、时时学法,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文化氛围。同时,坚持开办普法手机报、“洋县普法”微信公众号、普法微博、洋县电视普法栏目、法治书屋等全力开展普法工作,使更多群众享受学法便利;三是通过加强普法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县综合法律服务、镇(办)基础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上下联动形成县、镇(办)、村(社区)三级法治宣传网络,广泛搭建学法平台,制作发放“便民服务卡”,通过卡片公布普法志愿者联系方式,群众可通过直接拨打电话或发短信进行法律服务预约和法律咨询;四是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援助联络站”工作制度,将“菜单式”普法宣传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强化法律扶贫政策宣传、协助解决群众法律问题,全力开展法律扶贫工作。 (三)围绕特定对象、重点领域法治培训开展普法工作。优化整合普法讲师资源并按普法对象、重点领域等编制“法治培训菜单”,各单位根据部门职能、业务划分,村(社区)根据工作实际及群众需求向司法局提出“点单”申请,我们联系和调配讲师进行授课。同时,建立普法讲师团交流研判制度,定期交流经验、分析研判群众需求、社会关注热点、难点等,确定培训重点,提高授课技巧,努力做到与时俱进、生动形象,使普法对象乐于“点单”,法治培训取得实效。 取得的成效: “菜单式”普法机制,破解了长期困扰普法工作的人力财力投入大,社会效果差的难题,将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精准普法取得良好成效。 (一)促使学法用法紧密结合,增强学法主动性。“菜单式”普法实现了互动式学法、精准式普法。通过普法模式的创新转化,努力做到了哪类问题多发、群众想了解什么就上门宣传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的普法形态,达到了“双向互动”,使普法对象由“局外人”转向“参与者”,大大提升了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法遵护法的兴趣和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法治观念更加入心入脑,实现了法治宣传服务供需对接。 (二)建立了全面统筹普法,分类实施的新机制。在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中,他们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突出主题。一是突出重点群体普法。定期组织全县科级领导和年轻后备干部就党纪党规、依法行政、新实施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集中纸质考试,组织全县机关公职人员参加全省网上法律法规考试,以考促学,提升公职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掀起了中小学师生学法热潮。二是突出重点工作普法。大力开展治安、刑事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群众积极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共发放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宣传资料*****份,组装宣传车巡回宣传**余次。在村“两委”换届期间,重点宣传“一法两办法”,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是突出重点地域普法。对洋州办、谢村镇、黄家营镇、槐树关镇、磨子桥镇等信访问题集中的地方,组织普法小分队大力宣传《信访条例》,发放《信访知识问答》****余份,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四是突出重大法律法规普法。国家颁布或修订重要法律法规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释明要义,解法析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之后,迅速印制《宪法》单行本*万册,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余场次。 (三)强化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普法大格局。按照“菜单式”普法模式,落实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大普法格局。将**部常用法律法规分类归纳,进一步明确了全县**个执法单位、**个普法责任单位的普法任务,实行清单式普法、图表式推进,落实责任,保证“菜品”质量。 (四)优化了法律服务举措,服务群众更贴心。法律“赶集”、便民服务卡及法律热线、法律服务三级网络平台建设等,将普法宣传及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多个执法部门单位在城区及磨子桥、马畅、黄安、溢水、槐树关等集镇开展街头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场次。组织**个普法小分队,开展法律“赶集”**多次,引导群众通过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在群众中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习俗。 (五)助推脱贫攻坚更有力,法律扶贫取得实效。在推行“菜单式”普法工作中,全县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名同志承担了全县***个村(社区)的担任法律顾问,共开展法律咨询****多人次,调解矛盾纠纷****件,提出建设性法律意见**件,审定经济发展合同**件,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件,开展“法律援助助力脱贫攻坚”等宣传活动***余场次,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和法治洋县、平安洋县建设。 “菜单式”普法的实施,成功调动起了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的普法学法积极性,学法热情的高涨,倒逼了普法者法律素养的提升,“线上线下”立体化、全方位的普法宣传,真真正正来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