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关于《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方案)公示并征求意见的公告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实现伊宁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伊宁市长远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根据《关于对修改完善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查意见的复函》(新建规函〔****〕**号)文件要求,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纳入全疆城市总规修编试点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已编制完成《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修编方案。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经伊宁市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下一步将完善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报请伊犁州党委审查,依法按程序报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现将《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修编方案主要内容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和图件三部分组成,本次公示规划的主要内容已发布在中国·伊宁-中国伊宁政务门户网站上(http://***.******.***.cn/点击进入),规划自公示之日起,**日内将接受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书面信件和电子信箱方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伊宁市边合区文化路***号(伊宁市城乡规划局编研信息中心朱镕萱) 电子信箱:****** 伊宁市城乡规划局 ****年*月*日 《伊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修编方案) 主要内容 一、总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建设“‘塞外江南’新伊犁”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保护和公共安全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牢牢把握中国向西开放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和新疆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使命,大力实施伊宁-霍经济圈同城化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伊宁。 *、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伊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年至****年。其中,近期到****年,远景展望到****年。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新疆天山北坡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际门户城市,面向欧亚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旅游集散和文化交往中心、新型工业化制造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宜居城市。 *、目标愿景 以丝路花城、多彩伊宁为目标愿景,分阶段落实。至****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年,丝路花城、多彩伊宁全面建成,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西部示范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至****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万人以内,至****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万人以内。 (*)用地规模 严格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以土地生态服务能力为刚性约束,限定建设用地极限规模,逐步减少建设用地增量。至****年,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平方千米,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平方千米。 三、区域协同和兵地融合 *、区域协同发展 (*)国际交往合作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内引外联,搭建国际舞台,发挥桥头堡作用,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城市和区域国际城市。 (*)自治区城镇群协调 伊宁市位于伊犁河谷城镇群的核心地区,位于兰新线城镇发展轴和沿边城镇带上,应以兰新交通走廊国际运输大通道为纽带,加快高速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与沿线乌鲁木齐都市圈、克拉玛依-奎屯-乌苏城镇群、博乐-阿拉山口-精河城镇群和哈密等重要节点协调发展,共同支撑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 (*)伊犁河谷一体化 伊宁市作为伊犁州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伊宁—霍尔果斯共同承担提升伊犁河谷区域发展的龙头作用。伊宁市要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增长极能效,突出河谷中心城市地位,强化以伊宁市为中心的河谷城镇聚集区的整合发展,扩大其辐射影响范围。 (*)伊-霍经济圈同城化 打造包括伊宁市、霍尔果斯市、霍城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可克达拉市*个县(市)行政区域范围在内的伊-霍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伊宁和霍尔果斯双核联动、组合发展,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打造丝路核心区战略支点与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兵地融合发展 (*)加强与可克达拉市统筹发展 加强伊宁市与可克达拉市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可克达拉市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特色,融入大伊宁产业体系,推进包含可克达拉市在内的伊-霍经济圈一体化进程。 (*)兵地一体发展 构筑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联系通道与支撑网络,带动市域兵团城镇聚合发展,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兵地共融。 四、城乡空间与功能布局 *、全域空间管控 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水源地和水系、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边界,划定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内为永续开敞空间,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城镇开发边界内为可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区域,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生态空间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空间。全市生态空间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农业空间 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规模底线,强化农地保护,保障农业空间。将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以及村庄等划入农业空间,全市农业空间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其中,基本农田**.**平方公里。 (*)城镇空间 全市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该区域是可集中进行城镇建设的区域,根据管控要求的不同,城镇开发边界内包括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和发展控制区,以及需要进行生态控制的自然资源和机场、铁路等区域交通及公用设施。 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市域总面积的**%,占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的**%。规划重点优化功能布局,引导城镇建设用地集中连片、集约高效,城镇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原则上均应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选址和建设,严格管控建设用地规模。 发展控制区是在规划期内,在合理控制生态负面影响、锁定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落实城市战略、对重点发展区域提前进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允许对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和发展控制区进行等量空间置换,实现对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与弹性结合的管控,保障城市发展目标有效实施。 *、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三区、三节点”空间格局。 “三区”即中心城区、北部生态涵养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区。“三节点”为达达木图镇、潘津镇、托格拉克乡三个城乡协调发展节点。 (*)市域生态骨架 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城市生态系统宜居性为目标,形成“一源、一带、三屏、四廊、多点、多渠系”的生态格局。 “一源”为北山,是伊宁市域的生态之源;“一带”为伊犁河生态带;“三屏”为皮里青河、北山坡、中心城区北部生态屏障;“四廊”为沿界梁子河、南台子河、铁厂沟河、吉尔格朗河形成的四条生态廊道;“多点”为中心城区内的多个生态节点;“多渠系”为中心城区内的网格状水渠水系。 (*)市域城乡格局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城镇-乡村居民点”三级城乡格局。 中心城区除伊犁河沿岸区域外,还包括苏拉宫工业园区和新天煤化工工业园区。 城镇为潘津镇、达达木图镇。 乡村居民点包括托格拉克乡集镇,达达木图村、下潘津村、苏拉宫村、皮里其村、上托格拉克村*个中心村,其他村庄按一般村控制。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以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南发展为辅,形成“一带、三心、四片”空间结构。“一带”为伊犁河多功能生态带;“三心”为二桥主中心、老城副中心、皮里青河副中心;“四片”为主城片区、边合区、伊宁园区和北部产业片区。 *、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用 (*)山水林田草保护与利用 加强北山坡山体保护,按照植被修复、排除隐患、综合利用等方式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在生态保护前提下,结合旅游开发因地制宜地适度营建休闲游憩设施。 加强河流渠系等水体保护,严格禁止违反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以及其他对河道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修复破损水体。 加强林地保护,对生态公益林中的天然林禁止一切形式的开采,对征占其他生态公益林的行为,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展异地森林植被恢复。 (*)地下空间利用 以地下空间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民防工程、应急防灾设施,有序、适度开发公共活动功能。在确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对地面环境有影响的设施。至****年,逐步推进现有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化建设和已建地下空间的优化改造。 (*)低空空域开发 统一规划、科学安排低空空域通道,用于城市应急救援、商务旅游等领域,发展工农业作业、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功能,建立多层次通用航空体系。合理选址布局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噪音干扰。 五、产业发展与全域旅游 *、产业总体发展策略 (*)内引外联,打造窗口,发展进出口导向产业; (*)以科技推动、低碳发展为指导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特色,建设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提升区域辐射能力; (*)严格控制环境干扰产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安居,发展特色传统产业。 *、科技创新产业布局 规划形成 “一城、两带”的科技创新总体布局。“一城”即霍尔果斯职教园区和伊犁师范学院新校区组成的伊犁大学城。“两带”即沿伊犁河、皮里青河两岸的科创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布局 (*)霍尔果斯开发区伊宁园区:主导发展优势资源深加工、生物制药、大中型机械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推进边合区功能转型,转向以商贸物流和居住、公共服务、科技研发、企业孵化等综合服务为主导的城市综合性新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苏拉宫工业园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为原则,实施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精细化循环经济产业园。 (*)新天煤化工工业园区: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就地转化发展大型煤化工产业,对于调整新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特色传统产业布局 重点为传统手工业、特色加工业、小规模制造业等以自主创业为主的小型、微型企业搭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巴彦岱园区、喀尔墩园区两个小微企业园。 *、现代服务业布局 (*)文化创意产业 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一轴”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一核”为老城文化创意产业核;“一带”为沿伊犁河文化休闲产业带;“一轴”为沿解放路-伊犁河路的伊宁记忆文化体验带。 (*)商贸物流园区 在现状巴彦岱镇区西北、高速公路出入口北侧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汽车、家具建材、家居用品等生活类产品的商贸物流,园区内重点建设伊宁国际物流中心。 *、全域旅游发展 (*)建设伊犁国际旅游谷综合集散服务中心,突出伊宁在区域旅游体系中的功能组织中枢作用。 (*)联动河谷景点资源,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开辟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整合商务展览活动与特色节事活动,形成会展旅游体系,带动商业、酒店、文化等服务业发展; (*)建设旅游接待中心、交通集散中心、酒店、民俗旅游区等;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六、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保护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保护层次: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规划分为历史城区和周边、市域两个工作层次。 (*)保护内容:保护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 物质性要素包括历史城区总体格局和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文物古迹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等。 非物质性要素指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精华、名人文化和地名文化等。 (*)保护重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体现多元文化交流的各历史建筑;体现伊犁政治、军事特色:惠宁城、熙春城和宁远城构成的多城格局;体现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融合特色:历史城区内和周边的历史水系、花果山等山水环境;六星街、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历史文化街区。 *、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山水格局:伊宁城市山水总体格局为“塞外江南、绿河谷地、水韵伊宁”。 (*)山脊线:通过高度控制和视线廊道控制展示山脊线。重点控制廊道分别为伊犁河二桥-北山坡、伊犁河大桥-北山坡、火车站前广场-北山坡、宁远城传统中心(喀赞其)-北天山、皮里青河副中心-北天山、伊犁河二桥-南岸新区、伊犁河大桥-南岸新区、二桥主中心-南天山、皮里青河副中心-南天山。 (*)水岸线:保护水网格局,分类塑造水岸。 结构性水系:“四水拥城”。伊犁河、皮里青河、吉尔格朗河、北岸大渠构成伊宁水岸线的骨架。保护格局性水系,分类塑造岸线,提高市民对水的感知。 渠网:保护格网状渠系。将城市级公园、湿地景观串联在渠网体系上,形成具有“塞外江南”特质的水岸公共空间。 (*)天际线:分区控制、三心塑造、轴线有序、水岸层叠,通过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塑造城市天际线。老城为主的主城片区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整体平缓;以新区为主的中片边合区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高低错落有致,富有韵律;以产业区为主的伊宁园区以低、多层厂房建筑为主,安排少量多层、高层建筑,整体平缓而不缺乏变化。 (*)绿地线:蓝绿耦合,构筑水绿融城的景观体系。依水循路,塑造滨水生态空间。合理控制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湿地公园,有序控制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新区主要以道路两侧绿带为主,老城以道路和重要沟渠两侧绿带为主。 七、综合交通与区域枢纽 *、交通与城市发展 (*)交通发展目标 构筑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类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生态环保”为交通发展方向,实现“区域一体、系统衔接、生态持续”的总体发展目标。 (*)交通发展策略 全面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加强各级公路之间的联系。 积极推进枢纽场站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道路级配与功能,加强与周边区域高等级公路的衔接。 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客运系统。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交通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对外交通 (*)公路 干线公路网由高速公路和一般干线公路组成,形成“环加放射”格局。 清伊高速公路向东延伸至新源,与连霍、伊阿、精都*条高速公路组成“一环六放射”格局。 一般干线公路网布置为“一环、五放射”格局:“一环”主要由规划英也尔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规划的伊犁河四桥、伊犁河六桥组成。“五放射”分别是国道***线和省道***线、省道***线、省道***线,提高伊宁城市的辐射力。 (*)铁路 对精伊霍铁路实施复线改造,预留远期建设客运专线用地,规划在伊宁站北侧预留站场**公顷备发展用地**公顷。 规划建设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高速铁路,推动公铁联运、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区域同城化发展。 精伊霍、伊库、伊阿*条干线铁路,和伊宁站在伊宁市内形成 “一纵、一横、一站” 格局。 规划建设伊库(伊宁至库尔勒)、伊阿(伊宁—阿克苏)*条铁路,实现与南疆铁路联网。 预留至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用地,按线路宽**米控制专用线用地。 (*)航空 远期适时对伊宁机场进行搬迁,建议加快对伊宁新机场选址工作的研究。 *、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系统 构建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快速路组成的快速道路网络。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快速路:快速路网布置为“四纵两横”。“四纵”是英也尔路,商贸路,西环路、胜利街—东环路,“两横”是北环路,南环路。 主干路:新城区主干路网布置为“五纵两横”。“五纵”是上海路、重庆路、阿勒泰路、铁厂路、英察路,“两横”是安徽路、山东路。老城区主干路网为“一环、七放射”。“一环”为老城区内环路,“七放射”是解放路、飞机场路、胜利街、新华路、伊犁河路、公园路、英阿亚提街。 (*)城市公共交通 构建以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多层次地面公交为网络,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以伊宁市中心城区为基本范围,向外进行辐射,满足伊宁市中心城区线网与可克达拉市、伊宁县、察县等区域之间的联系。 (*)综合枢纽 通过对铁路站场、公路枢纽、机场等设施的梳理,以及对城市公交、集散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的组织,在中心城区规划*处客运综合枢纽和*处货运综合枢纽,提高运输效率。 (*)绿色共享交通 步行、自行车交通:围绕**分钟生活圈、公交站点最后一公里接驳,打造可步行、可骑行、可共享、可转换、宜生活的便利生活步行、自行车交通网络体系。 智慧交通:加强智能交通整体规划,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形成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低碳交通:至****年,基本实现市域范围内公交车新能源化。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静态交通 实现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制定分区差异化的停车发展策略,从紧控制老城地区停车供给,适度满足其他地区停车供给。鼓励配建车位向社会开放,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应充分预留汽车充电设施。 八、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以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为目标,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保障适度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中心城区构建“市级-居住区(功能区)级”两级公共设施配套体系。市级公共设施是指以全市及更大区域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设施。居住区(功能区)是**分钟步行可达。 中心城区设置二桥主中心、老城副中心、皮里青河副中心三个市级公共中心,设置高级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功能区)结合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公共活动中心分类设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中心城区以外的乡村地区构建“集镇-村庄”两级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城乡社区生活圈 (*)城镇社区生活圈 按照**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结合街镇等基层管理需求划定十五分钟生活圈。到****年,基本实现城镇居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达到***%。 (*)乡村社区生活圈 以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全域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在集镇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集中设置乡镇级公共服务设施(需独立设置的设施除外),提供较为综合、全面的公共服务项目。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推进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对象、全年龄段的教育体系。至****年,全市教育发展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医疗卫生设施 构建以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覆盖城乡、服务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至****年,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张以上。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医养融合。到****年,每个城乡社区生活圈至少配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设施 加快推进综合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展览、影视和剧场等高等级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既体现伊宁历史文化特色,又满足现代文化生活需要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现代文化设施体系。按照市级-居住区(乡镇)级两级体系构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规划至****年,每个城乡社区生活圈配置不少于*个文化活动中心。 (*)体育设施 按照市级-居住区(乡镇)级两级体系配建布局合理、服务便捷、内容多样、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规划至****年实现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到***.******.***平方米/人。 每个城乡社区生活圈建设一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鼓励结合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及大型商业设施合理配置体育健身设施。 (*)社会福利设施 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至****年,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张,每个城乡社区生活圈至少配置一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 全面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强化社会救助设施托底功能,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加强无障碍设施及环境建设。 九、环境保护与城市安全 *、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达到国家及自治区对于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强度的要求。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市公共安全 设立城市统一联动的安全防灾应急指挥中心,按层次和分区设立急救医院、通信专业队伍、消防专业队伍、工程抢险专业队伍和物资储备设施等。 将城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医疗及消防等生命线工程纳入安全保障系统,提出安全保障措施。充分满足城市防灾和减灾的需要,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附图: *、市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市域空间管控图 *、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市域生态空间规划图 *、市域城镇空间规划图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市域空间利用规划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