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绿色为底绘就宜居新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东依太行,西靠太岳。这样的盆地地形导致通风条件差、风力弱,污染物极易积累,且不易扩散。人民对蓝天的期待,成为摆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张考卷。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为守护“蓝天”砥砺前行。 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力度,限期完成“散乱污”企业的取缔;构建联合执法队伍,加强督查力度;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严格控制扬尘排放……从源头治理筑起“蓝天”防护墙。 筑护坡、治裸地、修便道,动员全民治理扬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绿色出行、参与环保;主城区和部分县区逐步限制烟花爆竹燃放……动员全民凝聚起大气治污的磅礴力量。 ****年,我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天,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天。“蓝天”已逐渐成为很多长治人民生活的底色。****年*月**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发布了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个城市名单,我市被评为**个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城市之一。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见证了“蓝天”的来之不易,真切看到市委、市政府治污的决心,在长治这片土地上,守护“蓝天”的信念和力量也日益增强。 十年九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地处内陆黄土高原的长治,曾经绿色的底子很薄弱,森林植被的缺乏也带来生态环境的脆弱。 植树造林是一件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大事,逐渐成为长治人民的共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太行精神,咬定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搞绿化,在石头缝里种出了大树,在干石山上建起了林海,在煤矸石中播出了新绿,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全新发展阶段,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年、****年,全省、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年,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年,我市被表彰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基本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发扬太行精神的长治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向荒山秃岭进军,致力造绿、爱绿、护绿,硬是将城市打造成了全国闻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成为长治众多国家级荣誉中最抢眼、最靓丽的一张“名片”。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水源得到有效涵养,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区域气候得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也真真切切享受到了造林绿化带来的红利。 “水清了,草绿了,咱们市民的心情也更舒畅了!今后散步、休闲、游玩又多了个好去处。”在外创业三年回到家乡的侯卓林看到治理后的石子河,情不自禁地说出心声。 “三河一渠”作为我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只是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塑长治水生态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美好图景,正在长治大地绘就。集林业生态示范、湿地综合保护、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治国家湿地公园,水绿交融的“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沁河美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让城市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和谐共融,大力强化水资源保护,不断深化河长制改革,扎实推进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夯实民生基础,深化水利改革,为我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利发展图景。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年,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组织编制印发《长治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各级河长“走马上任”,按照“全覆盖、抓重点、明责任”的要求,对包干河道全面开展巡河护河工作,河湖管护能力显著增强。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新起点、新任务、新征程,我市水利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再出发,以更大的勇气、决心、气力,持续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继往开来,久久为功,在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征程中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太行公园太行水乡湿地公园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