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中国水利报:再偏也不落一村一户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本报通讯员 郑建明 郭学林
汾西县马趵泉集中供水工程施工现场 本报通讯员 张浩田 摄“我们村地又偏、人又少,竟也吃上了自来水,真好哩。”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下胡垣村,一个偏僻的贫困小山村的农家小院,张大娘见到笔者,高兴地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欢快流淌。多年来,临汾市通过持续实施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农村饮水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偏远、人口稀少,供水基础薄弱,还存在水源分散不稳定、供水工程规模小、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硬骨头”。临汾市把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加快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打响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啃下这个“硬骨头”,让最偏远的村庄也要吃上安全水。
向贫困地区最大程度倾斜贫困地区大多地偏人少,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难度大,需要投资多,钱从哪里来?临汾市全面开启筹措资金模式,创新投入机制,统筹财政、扶贫、社会等各类资金,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年在用好省级以上****万元农村饮水资金的同时,各市县不等不靠,各想各法,通过政府投入、整合资金,投入农村饮水资金达*.**亿元。国家级贫困县大宁县,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整合资金****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乡宁县、安泽县、吉县三个****年脱贫县,实施农村饮水项目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劲头不松,今年又挤出****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临汾市还通过群众自筹、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万元,参与和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同时与地方和企业合作,投资近****万元,建设碧水惠民健康水站近百座。通过“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市场运作”,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加快推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全市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亿元,其中贫困县*.**亿元,占总投资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万人。
再偏也不落一村一户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自****年起,临汾市连续三年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精准识别、调查评估,建立了“一村一方案”的饮水安全台账,市级编制了《临汾市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报告》,做到调查摸底全覆盖、存在问题全统计,因地制宜提出具体解决措施,确保解决问题精准施策,不落一村一户,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汾市进一步细化项目方案,分类指导,针对水量、水质、管理运行等不同因素造成的饮水安全问题,分类制定相应解决办法,做到“一村一方案”,细化到村到户。永和县针对贫困村水源偏僻、水源取水用电难的问题,出资***万元解决水源取水用电问题,同时突出解决水质安全问题,对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的优先解决。针对地质条件造成的水氟问题,安装单户净水器****台,解决了****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翼城县建设碧水惠民水站**座,让*万人实现了分质供水。临汾全市所有**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了水质检测中心,对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进行自检,为安全饮水把关护航。
让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受益工程建成后,良好的后期管护能确保工程发挥长远效益。临汾市围绕解决管护难题出真招,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制定出台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落实贫困户入户工程补助、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做到产权明晰、主体到位、经费保障、服务健全、水价合理、长效运行,建管并重的科学管护格局逐渐清晰。隰县建立完善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档案,确定专人负责,做到“一村一档”,包括饮水安全基本情况、问题排查台账、水质化验清单、问题整改台账、整改措施、影像照片等,为饮水安全工程健康长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宁县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中心,采用“村入保,县保障”的方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在村每村出资****元,县财政每处工程补助****元,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统一管理使用,有效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问题。正是这一道道关口的护航,一年来,临汾市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持续打响,克难攻坚,艰苦鏖战,换来的是一处处饮水工程的及时建成,一户户自来水汩汩流淌,还有洋溢在老百姓脸上质朴的笑容。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亿元,包括*.*万贫困人口在内的**.*万人已受益。临汾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要让脱贫之水、幸福之水、小康之水流到千家万户,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年**月**日 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