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昂首阔步追逐致富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年,我市按照中央、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集中资源、力量,精准发力,砥砺前行。****年全市计划完成脱贫任务***人,平罗县红翔新村脱贫出列。根据调查摸底,现有****人收入达到脱贫标准,超出目标任务***人;红翔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综合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达到了脱贫出列条件。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一场又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如今,小康梦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变为现实。坚定决心 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神圣使命。****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实事来抓,主要领导多次到贫困村调研扶贫工作,先后召开两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三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在****年帮扶工作基础上整合帮扶部门责任,细化分工方案,加大脱贫攻坚考核力度,逐级压实责任。此外,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每月开展一次实地检查。各县(区)党政负责人全年到贫困村调研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人均三次以上,其他负责人保持在五次以上。为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我市对脱贫攻坚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出台政策文件及配套考核验收细则,扎实推进“四项脱贫计划”(产业带动脱贫计划、就业脱贫计划、自主创业脱贫计划、社会保障脱贫计划),扎实开展“五项助力行动”(基础设施助力行动、金融扶贫助力行动、教育扶贫助力行动、社会帮扶助力行动、素质提升助力行动),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务工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部门包户与干部包人相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这一年,全市上下担责不推,遇难不怯,逢险不畏,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高位推动,“精准滴灌”。面对脱贫富民的决胜战,石嘴山儿女号角嘹亮,步履铿锵。产业“造血” 释放致富增收内生动力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今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目前,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贫困群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年**月**日*时**分,天刚蒙蒙亮,红瑞村建档立卡户马孝龙在出门务工前先来到鸽房里,挨个儿检查种鸽的状态。“这些小家伙都饿了,一个个吃得真香。”看着正在进食的鸽子,马孝龙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平日里,马孝龙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开销。****年*月,他从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口中得知,如果养殖肉鸽,村上的肉鸽养殖基地可一次性补贴**%的种鸽费用,市上帮扶单位还能帮忙建鸽房、买设备。面对好政策,马孝龙决心购置***对种鸽,发展庭院养殖。“起初不懂技术,基地理事长葛晓鹏常到家教我养殖技术,学通后感觉并不难,待鸽子有了产出,基地还会派人过来回收,统一销售,可省事了。”马孝龙说:“虽然事业刚起步,还有很多风险,但县上出台这么多好政策让我感到很安心,*个月来我靠养鸽子已经挣了****元钱,明年我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红瑞村肉鸽养殖基地是平罗县红崖子乡政府因地制宜打造的一个特色扶贫项目。记者慕名来到这里采访时,葛晓鹏正细心地做着一排排鸽笼的清扫工作。据他介绍,肉鸽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可多途径带动村民致富。在建立之初,市上帮扶单位为各自帮扶的农户每户投资****元,现如今已带动***户农户在基地入股。****年,按照**%的年收益率,农户共获得*万元分红,每家增收***元。“再过两天,****年的分红下来,金额将与去年持平。”葛晓鹏说,除了分红外,村民还能来基地就近学习技术,学会后如有意愿留下务工,可被聘为技术员,每月可拿****元至****元工资,同时,也可以在家发展庭院养殖,基地可提供丰厚的补贴款和上门培训服务,当鸽子出笼时,可由贫困户销售,也可由基地回收。如今,红瑞村肉鸽养殖基地已建设成为宁夏地区规模最大的自动化肉鸽养殖基地,也通过小小的鸽子托起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梦。而这,只是我市通过产业扶贫带动移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年,我市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迎难而上、不断创新,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深入推进“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共培育扶贫示范村*个、扶贫龙头企业*家、扶贫合作社**家、致富带头人**名。此外,我市还在移民村建成集中养殖园区*个,扶贫车间*个;建成日光温室、大中小棚面积累计分别达***.*亩、****.*亩,发展瓜菜****亩、制种***亩;发展庭院养殖****户,羊只存栏达*.*万只、牛存栏达到****头;发展食用菌**棚,从事肉鸽等特色养殖户*户。统筹规划 亮出合力攻坚“硬战术”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在我市脱贫攻坚这场战役里,蕴含着一次次精准的发力。****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面对种种难题,全市上下纷纷拿出了硬招实策和“真金白银”。——鼓励支持就业创业。我市始终把劳务就业作为贫困人口增收的主渠道,坚持“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三年来,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其中今年完成培训任务****人。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就业创业扶持办法》,兑现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万元,培育劳务经纪人**人,支持帮助****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农牧企业和扶贫车间稳定就业,实现自主创业***人。——加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国土、水务、农业、扶贫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亿元,在移民村实施了土地整治、水利设施、村级道路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个,贫困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公共交通等公益设施日趋完善。——认真落实社保兜底政策。推进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元,累计为****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低保、高龄、五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资金****万元。——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实行普惠+特惠政策,采取“助、贷、免、减”等举措,逐步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资助。——全面推进金融扶贫和社会帮扶。学习借鉴“盐池经验”,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到***万元。三年来,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万元,其中今年落实贷款****户****万元,主要用于牛羊养殖、食用菌种植等扶贫产业。将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任务分解到市、县(区)***个部门(单位)和市属企业,实行全覆盖帮扶。三年来,市、县两级帮扶部门共计筹集资金***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累计投入帮扶物资约****万元。时代在发展,脱贫攻坚步履向前,乡村的变化仍在继续,脱贫致富故事还在石嘴山大地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好日子”将让更多的人幸福满满。(记者 王彤)